本报记者 胡方玉
1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政协常委毛学农接到市公安局打来的一个电话,内容是关于他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信号纠错机制的提案》,并约好翌日上门协商交流。
这让他颇感意外——按照常规做法和他多年履职的经验,提案提交并被立案后,要经过分类、预交办、正式交办,再到相关单位研究办理,一般最快也要到四五月份。“市政协全会1月1日闭幕,距今仅4天时间,就收到提案办理部门的积极回应,还是第一次。”毛学农说。
1月6日上午,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和信号配时技术团队的3名同志,一起来到民建合肥市委会议室,和毛学农委员当面协商交流,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
在协商中,毛学农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表示:每天上班,他都要经过一个路口,交通指示可以右转,但必须连续变道才能完成,让他十分为难。交警同志分析了现状,认为是道路条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导致,这是过去道路建设没有充分考虑通行要求造成的。他们表示将采取优化标识标线信号等措施,不断改善老城区的交通环境。
在本次协商交流中,除了提案涉及的内容外,大家还对道路交通整体状况进行了延伸讨论。如快速路网要互联互通,主干道要网格化分布并加密,泊位要与绿荫结合而减少道路占用等,并达成共识。
“虽然一个交通标识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市民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来说,却是大事。”毛学农说,通过交流,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政府部门对政协提案越来越重视,推进工作的态度更加积极,为民服务意识更加强化。
近年来,合肥市政协坚持以“小切口”引出“大文章”,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营造出“接地气”的协商民主氛围,切实做到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最大限度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共识力量。
市政协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也让政协委员履职更有分量、更见成效,“快速”的提案答复便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提案提速了,也提质了。作为委员,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对履好职有了更大的信心。”毛学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