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巍
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国水利普查等全国性重大资源环境基础调查,到攻克水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水环境修复保护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从全国防洪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国家水网等多项重大水利规划和国家重要功能区区域规划编制,到主持多项流域区域水资源调配、江河流域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以及重大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与论证工作,李原园躬身水利水电规划与设计研究,一干就是38年。
1月17日,李原园从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手中接过沉甸甸的“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奖状。这不仅是对他履职能力与成效的肯定,也是对他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表彰......
黝黑的肤色、花白的络腮胡,一副太阳镜、一个双肩包、一台专业相机,2019年6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塞罕坝精神”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在河北视察期间,李原园让记者印象深刻。
“不像是搞水利的,倒像是位设计师。”初见李原园的感受在记者心里一闪而过。
此后三余年间,随着在京开会和出差调研时见面次数越来越多,李原园在记者心中的形象也越发丰满起来:很忙,但只要有时间,全国政协的各类参政议政活动他都会参加;低调、话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总能说到“点儿”上;多次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作重点发言,做起委员读书群的群主也相当专业,是涉水领域名副其实的骨干委员和权威专家。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李原园也是业界同行口中的“牛人”。他是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的技术成果被联合国系统和国际组织誉为国际典范,规划成果得到政府部门采纳,战略决策和政策意见直接被国家采用,技术方法被转换为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全国水利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术规定、工作细则以及培训教材。
他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战略研究、重大科学理论研究、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水治理行动与政策等方面成果颇丰,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银质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金质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等表彰和奖励。
2022年1月17日,当看到李原园从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手中接过沉甸甸的“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奖状时,坐在台下的记者突然意识到,李原园既是“老水利”,也是“设计师”,是开拓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学科发展新领域、创建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规划技术体系、引领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管理技术政策体系革新的,全身心投入水利水电规划与设计的行业领军人。而当厚重的专业功底“遇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委员情怀,更会迸发出耀眼而磅礴的力量。
躬身深耕水利
自1984年从成都科技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后,李原园便一直与水利打交道,长期从事流域水循环、水资源、水生态、水灾害等领域理论技术研究,国家资源环境调查评价、重大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重大工程规划设计与技术论证、国家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其间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副总工程师、水战略研究处处长、副院长等职。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主持了两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国水利普查等全国性重大资源环境基础调查评价,摸清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风险状况,揭示了不同类型地区水资源水生态及干旱洪涝的演变规律与成因,形成了一整套国家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风险动态台账与信息平台;开创性地开展了关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社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流域水循环与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承载能力、干旱洪涝风险识别与调控、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等科研工作,攻克一大批水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水环境修复保护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同时,李原园还主持了全国防洪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国家水网等多项重大水利规划和国家重要功能区区域规划编制,在水利规划理论技术方法以及解决水资源开发治理保护的重大技术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研究成果,形成和完善了我国的水利规划技术体系;主持了多项流域区域水资源调配、江河流域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以及重大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与论证工作,解决了一批流域区域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灾害风险控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大技术方案与难题;主持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利现代化等多项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国家重大资源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成果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的批准并实施。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和协调管理成为许多地区国际区域合作、解决共享淡水资源的竞争利用与冲突、控制跨境水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
“国际河流争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复杂性,而协商谈判是解决国际河流问题的首选方式,也是争端和平解决的基础。”李原园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出任中方专家组组长、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多项我国与中哈、中蒙、中俄等周边国家跨界河流技术谈判工作,开展国际河流涉外谈判基础性研究;主持和参与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外研究机构等大型技术合作项目研究,组织开展有关中国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重大课题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代表政府或以特邀专家身份,参与联合国系统及亚行、世行有关全球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水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评估与谈判工作,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权益和发展权益。
躬身水利水电规划与设计研究,李原园一干就是38年。
胸怀国计民生
2013年,李原园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8年,他继续当选,并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10年间,李原园积极踊跃参加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农业界别、科协界别以及全国政协机关有关单位组织的各类调研、视察考察、专题研究、协商会议等参政议政活动和读书活动90余次,作为第一提案人提交提案和意见建议15件,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资政。他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关注民之所盼,围绕科学规划水利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水网建设、保障水安全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以及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21年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暴露出防洪体系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也让李原园开始再次审视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性。2022年3月,他将成熟的思考内容整理形成《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 筑牢国家安全的根基》提案,提出把国家水网建设纳入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统筹考虑、增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韧性水网、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进一步健全有利于国家水网建设的体制机制等建议。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到13657亿斤,连续十数年丰产,但李原园却清醒地看到了丰收背后的风险。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水根基还很不稳定,一些系统性累积性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粮食生产格局与水土资源的不匹配在加剧,保障粮食持续稳产增产的水利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保障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协同发展的矛盾也依然突出。”
为夯实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水根基,增强水土资源适配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李原园在2022年提交的《关于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根基的提案》中提出,科学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和粮食生产布局优化调整。在东北地区,控制辽河流域灌溉面积发展,充分利用松花江及相关地区的水资源,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在华北地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现水资源、土地、粮食、生态协同均衡发展。在西北地区,控制灌溉用水规模,推广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降低水土流失。而在南方水资源丰富地区,则应稳定适宜地区耕地数量,结合水源工程建设,发展一批高效节水灌区,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李原园的提案很快得到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回复,部分意见建议在随后出台的政策文件中被采纳。
2022年,李原园还提交了一份关于强化水安全风险防控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等建设,要注意隐患,强化风险防控;要建立水安全风险责任机制,落实中央地方事权,推动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升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全面完善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推进水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这篇《“十四五”规划中要高度重视水安全问题》最终转化为当年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一篇发言。
“水是生态和环境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水,一切都无从谈起。以前,水利部门开展的工程多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今后侧重的方向肯定是修复和保护。这是一个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李原园如是说。
如何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李原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的功能、作用和要求,合理安排人和自然的用水,要把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甚至文化元素紧密、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使水生态文明建设能维护生态环境应有的功能,又能发挥对人和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还要解决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
用一篇篇有分量提案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李原园奋进的脚步越走越实。
发挥专业优势
2021年7月14日,李原园随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专题调研组从北京出发飞赴成都。此后的8天里,驱车近3000公里,深入四川、青海、甘肃3省,德阳、阿坝、甘孜、果洛、甘南、定西、兰州等地20余个县(市、区)实地调研。
高强度的日程安排和调研地的高海拔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但他一直在努力坚持。
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问题最复杂的调水线路,各相关方在工程建设必要性、生态环境影响、地质条件、民族宗教影响、水力发电损失、经济可行性和水价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西线工程迟迟没有开工建设。70年来的“议而不决”也让不少人对西线工程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西线工程真的是可有可无吗?李原园斩钉截铁地说道:“西线工程事关黄河的死活,事关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安全和发展。虽然不能只靠长江来救黄河,但必须先把通道打通,必须调足够量的水!”他提出要尊重客观规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审慎论证方案,使西线工程的论证更加科学、环保,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调研后,他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思考总结,成为调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该调研报告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
十年间,李原园先后参加“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川藏铁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黑土地保护”等专题调研和视察,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参与撰写调研报告15篇,提交书面意见建议20余篇,其中,针对“水源地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形成的意见建议,“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的调研成果,《关于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力支撑雄安新区发展的调研报告》等得到国家领导人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有力地推动有关工作落实。
按照汪洋主席关于盯住一个方面、持续发力、长期跟踪研究的批示精神,李原园积极承担主持参政议政人才库研究课题和全国政协民主监督研究课题,系统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治理”有关政策措施研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与活动设计,积极参与组织实地调研和座谈研讨,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政策研究,在此基础上召开远程视频会议研讨,形成常委会大会发言、有关信息和调研报告等重要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水资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粮食生产政策和行动的协同发力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李原园还先后参加“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推动落实以水定需”为主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并作重点发言;参加“沿黄九省(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并就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专题发言;多次参加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并就国家重大工程暨国家水网建设等问题作重点发言,有关建议等协商议政成果多次被重视采纳。
立足专业特长,切实履行义务,积极建言献策,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李原园在履职之路上发挥出越来越大的骨干作用。
讲好水故事
2021年10月9日,全国政协《水利民生》读书群开群,围绕“水与国家安全,水与民生福祉”开展学习交流。群主和导读委员在结合专题分享水情知识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导读,引导委员们聚焦主题深度阅读讨论。
李原园是《水利民生》读书群的第七期群主。他任群主期间尽职尽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利事业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新时期治水思路”,广泛联系相关领域委员和权威专家,组成导读团队,培养热心读者,探索创新“委员导读、名家导读、专题导读+专题讨论与互动研讨+每日水情知识分享”的读书讨论模式,营造共建书香政协氛围,得到了政协领导和委员的肯定和表扬。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李原园努力做好全会精神学习专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期治水思路专周的组织工作。其间,发布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导读材料300余份,整理学习资料、委员专家精彩发言集锦155份,六中全会学习体会61份,访问人数1462人,访问量高达4万余人次,在专业类读书群中排名最前。形成社情民意、读书简讯等7份成果,并将委员们在读书群中围绕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展开的讨论,择要在人民政协报上专题刊发,进一步凝聚学党史守初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共识。
除了在委员中讲好水故事,李原园还结合本人工作实际,通过各类活动,广泛联系界别与工作领域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国家建设成就,努力为新时代新使命凝聚“最大公约数”、绘就“最大同心圆”。
李原园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
在担任国际水资源学会副主席和主席期间,他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和国际水事活动,并作主题报告和主旨报告,积极宣传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强调天人合一,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生态智慧,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实践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他努力宣传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治水成就和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广泛宣介治水领域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水故事,对推动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治水理念、标准、技术、文化“走出去”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获评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是对李原园2022年乃至过去十年履职能力与成效的肯定。得此殊荣,他很是兴奋。手捧获奖证书,他心里惦念的还是有关水利的那些事儿:
“‘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变化、新要求,对更高水平保障国家水安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加快补齐短板,消除薄弱环节,筑牢安全底线,解决累积性问题,提档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要准确把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思路和重点,以国家水网为统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集约节约利用,以解决防洪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以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带动智慧水利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水利工作要瞄准新征程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抓住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让我国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治理管理体系再上新台阶。”
……
这是一位38年的“老水利”的职业信仰,这是一位10年的“老政协”的委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