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半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细落实,将《南沙方案》擘画的蓝图细化成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推动南沙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今年的广州市政协全会上,南沙成为会上的关键词之一。
“南沙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1月6日举行的广州市政协大会发言中,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副主委罗清磊提出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推进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的建议,他指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发展空间广阔、自然本底丰富优越、产业发展较为完备、政策支持力度大,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规划好是加快南沙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罗清磊建议健全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与区政府“双把关”机制,编制区域协同规划,高品质保护开发郊野森林公园,规划战略留白空间,建立土地用途和规划指标联动性机制。
陈伟红委员则带来了《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岭南水乡,推动南沙建设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提案,建议引进相关专业人士及具有国际一流技术力量的设计团队参与南沙城市规划编制、设计研究等,充分利用已落户南沙的大湾区城市设计师专业联盟等本地化资源,用专业设计力量为城市空间品质把关,以城市设计塑造南沙特色形象、强化城市空间软实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目前南沙还只是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门之间互通的中转站。”黄惠雯委员指出,南沙对外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南沙的交通枢纽地位不明显,没有实现和大湾区各中心城市的直通快联,严重阻碍了南沙和大湾区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她建议大力发展南沙内部交通,实现本地各产业园区互联互通和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还要发展南沙和大湾区各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快速交通,使得南沙成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和吸引大湾区人才的核心枢纽。
罗清磊也建议,依托基础设施“硬联通”,以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为重点,形成梯级式开发强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强产业导入,增大站点周围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打造“轨道+物业+产业”新模式。
目前,南沙已初步形成汽车制造、先进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在航天产业方面,南沙也悄然成为“后起之秀”:商业航天“独角兽”中科宇航总部从北京迁至南沙,吉利科技集团的商业航天总部——广东时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沙……在大会发言中,来自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的朱伏生委员建议充分利用《南沙方案》出台的重大政策利好,充分发挥南沙的区位优势和航天产业条件,全面整合全市的航天产业及创新资源,并大力引进国内外的航天产业优势力量,打造以南沙为核心的广州航天产业基地,建设中国南方航天科技产业中心,争当中国航天“第三极”,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的集体提案中也建议用好用足《南沙方案》各项政策,探索南沙政策在“科技创新走廊”的广泛应用推广,在大湾区形成示范、扩散和带动效应。充分研究借鉴香港的制度创新与国际规则,利用好南沙规则衔接机制,建立内外互通的国际化创新制度规则对接体系,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在国内规则制定发出广州声音。
穗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广州南沙一直是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今年,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关于优化“育引用留”人才全链条服务,完善“强磁场”南沙青创平台建设的建议》。建议尽快围绕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出台《南沙方案》实施细则,形成高效政策服务链;提升青创平台规模能级,形成自由融通平台链;多措并举提升吸引力,形成持续发展人才链;撬动创新创业融资赋能作用,形成优质青年创业生态圈创新链。
胡国胜委员的切入口则更小——利用穗港澳姊妹学校促进青少年交流。从2005年5月开始的“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是加强三地青少年交流的重要举措。目前,广州已缔结320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园),其中南沙共缔结姊妹学校34对。
“已经结对的姊妹学校在活动出现了交流形式单一、交流质量不高、‘请进来多’与‘走出去少’等情况,甚至一些姊妹学校签约后从未开展过交流的情况。”胡国胜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以落实《南沙方案》为契机,研制出台《加强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实施方案》,明确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保障措施。
他还建议政府牵头主导,落实经费保障,发挥民间社团等作用,共同推进港澳姊妹学校交流与合作;以体育、文化、科技等为载体,丰富交流形式,深化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内涵;立足教育教学发展新要求,加强三地师生师资交流,深层次推进穗港澳姊妹学校合作与交融。
从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再到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风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