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园
大年三十,山东省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葛西村,路边的树枝挂起一个个红灯笼,迎接新年到来。
村头的顺昌商店,从1989年起已经连续30多年春节期间照常营业。路过的村民只要在门口吆喝一声:“买酒!”店里立刻就会回应:“要什么样的,‘崂山’行不,拿一件?”
“过年期间,箱装牛奶、八宝粥、烟酒卖得最多,都是走亲戚时带的年货。”老板娘李素芹替顾客把啤酒绑上车后座,“20多年前,年货主要卖豆奶粉、罐头、饼干、桃酥。这都是当时不舍得吃的,现在天天都能吃到。”
到店里买醋的村民翟奶奶回忆:“以前一斤醋3毛钱,自己拿着瓶子,到小卖部打醋。现在我一次买好几袋,过年炖一条大鱼要放两袋醋。”
而村民不仅吃得丰盛,也吃得更健康了。“以前过年批发一大袋糖果,一毛钱两块糖,小孩们都拿着一毛两毛的压岁钱来买糖。现在都有钱了,但家长却很少让孩子买糖果、辣条、汽水这些零食了。”李素芹又指向货架上的调味品,“我这儿的醋、酱油啥的,都是健康配方的,不好的大家不买哩!”
李素芹记忆里,以往每到过年,都有一件硬着头皮做的事——要账。村里人买东西,有时没带现金,或是手头不宽裕,商店就会赊账给他们。到了年底,要是赊的账还没还清,她就会拿着账本上门要账。“已经好多年没要过账了。”李素芹指着手机,“现在都会电子支付了!就算临时没带,回家立刻手机转账给我了。”
过去,李素芹需要自己蹬着三轮车、揣着现金去商业街进货。现在,她只需用手机告诉批发商需要补货的商品,对方就会统一送货上门。
随着大型超市和网购的发展,村民们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了。李素芹说,之所以还开着这家商店,一方面是以备村民不时之需,另一方面是因为长年生活在村里的老人离不开“小卖部”。
就这样,顺昌商店见证了门前土路变成水泥路,村民家自行车变成小轿车,更见证着春节期间村民走亲访友选购年货的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