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年味变换中的悠长意蕴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1月31日   第 03 版)

作者:王济光

春节,是春回人间、万物复苏的时令,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过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合诸多美好希望于一体的风土民俗,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中国年俗文化源远流长,风格不同的年味之中体现着相同的民族心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约定俗成之中彰显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今年的春节不同以往。面对“大疫不过三年”的又一个春节,人们起初大都怀着一种“持乐观预期、做最坏准备”的过年心理,忐忑着走向踟蹰的过年之路。毕竟,未曾阳过的人们对变异病毒的不确定性怀有丝丝忧虑,而离家在外的阳康者也不免生就缕缕茫然。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过年方式,都会与健康、孝道、乡情形成交缠和纠结。不过,从春运数据来看,诸多疑虑当可烟消云散。春运前15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过1.1亿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8%。另据报道,春节假期各地旅游市场迅速升温,从北方的冰雪乐园到三亚的海滨露营,从湖南张家界到云南腾冲,从打卡红色景点到观赏除夕焰火,强大的人流冲击波验证了“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浓浓的年味昭示民意信心”。

今年的春节不同凡响。经历了三年抗击疫情的洗礼,2023年的春节注定会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所说,“吉兔呈祥,象征中华大地愈发安宁祥和、生意盎然、朝气蓬勃。”多少人会由衷地感慨,当下的中国社会更加和谐、愈益向上。在平安沐浴了过年的温馨亲情之后,人们会发现社会的正能量更加充足,“三少四多”会是最为直观的感受:过去三年那种网络撕裂和微博争议少了、微信群里玩世不恭的调侃少了、朋友圈里表达社会不满的少了,而久违的晒旅行、看电影、大拜年、贺喜庆的照片多了。中国社会显得愈益宁静、平和与温情。此时此刻的中国正在直达美好憧憬中的未来,处于一场“大变故”后的恢复期。大地回春、种子发芽,或如诗人海子的预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命的气息已然在悄然而又茁壮地泛绿、生长、蓬勃。

今年的春节不同寻常。春节期间的民俗消费向来是中国当年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坐标,往往直接关联着社会居民的消费心理和市场成长的信心指数。携程、美团等平台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前三天,云南景洪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48%,旅游综合收入预计增长885%。号称“新中国第一店”的王府井百货大楼,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于一体,春节假期前三天的客流量同比翻一番,餐饮日均销售额较上个月增长3倍,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水平,甚至黄金消费同比增长60%。全国春节档电影票房数据表明,在连续4天单日票房超过10亿元之后,大年初五的春节档总票房一举突破57亿元,整体票房表现超越去年同期,并有望创造近几年新高。电影是创造群体情感共鸣的重要艺术载体,总体票房是反映社会消费心理松弛/紧张缓解程度的标尺,在某种意义上,逐步放松的居民娱乐消费心理也预示着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即时的强韧性和未来的新动能。

2023年的春节,不只是一个天文学意义上的气候节令,更是预示着当今的中国即将全面走出疫情、走向复苏的春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精诚团结、务实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2023-01-31 王济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245.html 1 年味变换中的悠长意蕴 37,24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