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政协新闻

实现家门口的“幼有善育”

——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助推沪上首批“宝宝屋”建成小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1日   第 04 版)

本报记者 顾意亮

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居住在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居民冯老伯,带着1岁半的孙子来到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孙子送到4楼的“宝宝屋”后,冯老伯直接前往5楼的老年大学。“‘宝宝屋’真是好啊,让我享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身为“带孙一族”的冯老伯很是感慨。

2022年,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在上海市范围内率先试点“宝宝屋”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家“嵌入式”“标准化”的“宝宝屋”投入使用,为辖区内幼儿家庭缓解看护难题。

低龄幼儿的托育难题困扰着不少家庭。以江宁路街道为例,现有1至3岁常住幼儿约900名。在江宁路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活动中,委员们了解到社区对临时制、计时制的集中照护和育儿指导服务有较大需求。有来自教育界别的委员提出:“何不在创建教育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针对幼儿家庭设立‘宝宝屋’提供临时照护和育儿指导?”这个倡议得到大家的支持。活动中,静安区政协教育界别召集人、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忠表示,创建“教育友好型社区”,既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也需要依托街道丰富的历史文脉和社区资源,这样才能推动教育和社区的联动互动,形成“教育在社会、社会懂教育”的现代教育治理样态,以及教育和社会共治、善治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静安区政协顺势而为,将界别的资源与优势引到基层一线,推动区教育部门和街道携手探索,在街道设立“教育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实现了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和界别工作的有机结合,为创建“教育友好型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区政协社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江宁路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组组长余文君告诉记者,“从问题的提出,到协商酝酿,再到搭建平台,最终取得实效,经历了相当复杂的过程。”

在江宁路街道“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举办的“社区教育知情明政通报会”上,居民区内的老年群体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公司白领代表、年轻妈妈代表以及居委会干部代表等向委员们现场反映诉求:婴幼儿托育服务最好设在居民区附近,但场地怎么解决?专业服务如何配套?环境布置能让家长放心吗?牵涉到师资、卫生、安全、收费等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

也正是在一场协商会上,各方碰撞出了“火花”——面对需求缺口、苦于“难为无米之炊”的街道和手握专业资源、难以送达“最后一公里”的部门一拍即合,街道决定将“社区宝宝屋”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公办示范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中并灵活设置,通过加一点安全保障设备、多一点游戏探索区域、增一点开放温馨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便捷、优质、科学、多样化的集中照护和育儿指导服务。

从发现托育需求到推动“宝宝屋”资源真正落地,静安区政协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走出了一条发挥界别优势、依托“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有力推动协商结果落地的探索之路。区政协主席丁宝定表示:“事实证明,当我们把界别工作做实、做活、做强,特别是建好、用好‘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和界别委员工作站等平台,将有力促进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进而充分彰显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2023-02-01 顾意亮 ——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助推沪上首批“宝宝屋”建成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327.html 1 实现家门口的“幼有善育” 37,32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