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在线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1日   第 10 版)

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英杰)近日,教育部、全国妇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明确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

据悉,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条件保障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规定,《意见》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政府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为指导具体实践,《意见》分别对学校家庭社会协作育人提出实施建议。学校应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指导优势、用好社会育人资源,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家长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社会应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净化社会育人环境。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强化实施保障,《意见》还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专业支撑、营造良好氛围。具体通过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加强理论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等方式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水平。

2023-02-01 朱英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367.html 1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37,36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