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部《满江红》电影火遍全国,其“精忠报国”的主题表达点燃了观众的热情,震撼人心。由岳飞所作的《满江红·写怀》这首古诗词也再次引发人们的传诵。“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壮志凌云、气吞万里的著名诗词,其实是写于武昌的黄鹤楼。之后他还写了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电影《满江红》,说岳飞著名的《满江红》写于他屈死前,正如电影开头字幕交代‘纯属虚构’。”近日,武汉市武昌区政协委员、武汉历史研究学者卢纲向记者提到武昌古城1800年历史故事时说。
“岳飞一生最后辉煌的7年在武昌。他在武昌驻军7年,三次北伐:1134年,第一次北伐,收复中原6郡;1136年,第二次北伐,连克数州,废掉伪齐;1140年,第三次北伐大败金兀术,收复中原,却被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心血,功亏一篑,武昌见证了岳飞军事生涯的辉煌和壮志未酬的愤懑。”卢纲说。
对于岳飞与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历史联系,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昌区政协委员陈文达也有相关研究。“据相关史籍推断,武昌的粮道街马蹄营、岳家嘴、忠孝门,汉阳的冰糖角、郭茨口、墨水湖、马沧湖、翠微路、报国巷、催子湾等地都和岳飞有一定可信度的关联。抗战胜利后,汉口法租界收回后,还将‘霞飞街’更名为‘岳飞街’,并沿用至今,这些地理名称代表了历代百姓对岳飞的纪念和崇敬之情。”陈文达说。
“然而,相比10多处地名,目前武汉有关岳飞的历史遗存非常少,现存主要有位于黄鹤楼公园内的岳飞亭、岳飞广场、雕像、浮雕和石刻等景点。”陈文达说,岳飞被害后20年,宋孝宗为其平反昭雪,在今武昌建“忠烈庙”,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岳飞庙。南宋末年以后,岳飞庙屡建屡毁,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的《武昌府城图志》上就标注了武昌城大东门外建有“岳飞庙”,1938年武汉保卫战时,“岳飞庙”主要建筑被炸毁。
“据《宋史》记载,岳飞很孝顺,他当年征战四方时,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来武昌。他的母亲去世后,岳飞从武昌小东门出城,一路送母亲至庐山安葬。武昌城明代重修时多个城门改名,其中小东门被改名为‘忠孝门’,以此纪念岳飞为母守孝之举。”卢纲说。
“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精忠报国’精神、‘忠孝双全’美德以及‘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的廉洁情操,已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精神动力之一。为传承弘扬这种民族精神,更好展示厚植武汉文化底蕴,促进武汉文旅发展,我去年还就复建武昌‘岳王庙’专门提交了一件提案,建议讲好岳飞与武昌老城的历史故事,除建筑物本身建设外,还应开展相关文化研究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陈文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