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东浩
“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主体,‘小巨人’数量越多,产业聚集效应越强,对区域经济拉动越显著。”近日召开的大连市政协全会上,尹喜玲委员在相关提案中建议:引金融“活水”助力“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
目前,大连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还有三年有限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专精特新产品188项。
“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临着发展环境待改善、协同创新须加强、产业配套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等困难。”尹喜玲表示,“小巨人”企业在发展初期,大都面临规模经营能力弱、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高、前期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加之近几年疫情肆虐和总体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在经济周期调整的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有望成为“小巨人”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为此,部分企业转借民间资本用于生产经营与项目投资,累积了区域性系统风险,致使‘小巨人’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她说。
“推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通’计划,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尹喜玲建议积极推进金融业与政企合作,督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开辟信贷业务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她认为,推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通”,可以以金融公司为主体,通过培训和服务资源分配,覆盖大批具有潜力的企业,同时构建起“投、贷、服”一体化模式,实施分阶段靶向培育,为入库企业提供跟踪服务。
尹喜玲的另一个设想是设立专项信贷扶持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重点扶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科创型企业的投放力度,积极支持传统小微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领域的资金需求,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卡脖子”难题等。在此基础上,搭建专属服务平台统筹运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强化标杆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着眼促进“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尹喜玲建议选取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作为标杆培育对象,通过专精特新培育,树立“产业标杆”,推动产业链发展。深入挖掘企业发展历程、生产经营、创新研发等情况,组织学习考察,加强交流宣传,引导中小企业对标“产业标杆”深入学习、促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