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我们家的“变”与“不变”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6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徐金玉

在村小学的门口,奶奶轻摇着竹编的婴儿椅,带着刚满周岁的孙儿晒太阳。我们刚一走近,椅中的孩子便咧开小嘴甜笑。那天真烂漫的笑,暖了初到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镇朱村岗村的我们,也为2019年的“三同”经历定下一个基调——温暖,如家一般。

在朱村岗村的最后一夜,我在零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傍晚时分,我们拍摄好最后的场景,骑着电动车返回家中。本以为,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悄悄退场。没想到缘分如此奇妙,每一位路过的、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竟都是熟悉的面孔:曾多次到家中探访的叔婶;在路边偶遇即邀请我们体验耧车的大伯;卖粮时数钱数到喜笑颜开的大哥……一场骑行,似乎瞬间冲洗出十来天的每一帧画面,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和朋友们道声珍重。

转眼近4年,岁月写就了朱村岗村“变”与“不变”的新篇:变得是“容貌”,路灯亮了、小楼盖了、文化广场建好了,不变的则是“心声”,是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得是接力的数位驻村第一书记,从钱雨田,到何广武,再到刚上任的丁红岩,但不变的是责任,是他们想为村里多办实事的初心;变得是“距离”,“三同”小组成员与村民的朝夕相处到回京后与之相隔的700余公里,但不变的则是牵挂,是对河南这个“家”的关注和期许……

对了,还有一样变了,祝福和问候变多了。元宵佳节,一句“常回‘家’看看”,浓缩住了千言万语。而我们,也期待在久别重逢后,可以和村里人说一声:“回家真好!咱家真好!”

2023-02-06 徐金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576.html 1 我们家的“变”与“不变” 37,57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