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广东省政协委员建议:

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8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擂响了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了广东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面对新的使命,广东的人才培养怎么做,教育如何更上一层楼?在该月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大会上,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与讨论愈发热烈。

“广东省对高质量职业教育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需求、广东的职教条件基础好、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意愿强,必须围绕产业布局,对职业教育进行整体布局、创新突破,敢为人先、敢想敢试,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使职业教育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力量。”省政协委员、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院长马栩生提出,要为国家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体系构建,提供“广东案例”,贡献“广东经验”。

“以制造业立省”的广东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强大的科创力量,是工程人才培养大省。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显示,到2025年大湾区制造业人才缺口将近20万人。为此,在大会发言环节,省政协委员、深圳技术大学副校长梁永生代表民进广东省委会提出,在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术创新能力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广东拥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0.5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70万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然存在体系建设完整度有待加强、产业需求对接度不高、区域适应度不强、产教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1月12日,在小组讨论时,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董事长欧阳少林指出国家现有政策未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观能动性,并建议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对于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N”的组合式激励,全方位、多样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动职业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形成“职教共同体”。

梁永生也建议积极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合作协同、多方共建,切实加大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分量。要打破传统工程人才培养重“专业能力”、轻“实践能力、协同能力”的培养模式,依托企业资源创造社会化、情境化、动态化的拟真育人培养环境,真正实现“工程问题源自生产、培养方案联合定制、育人资源企业反哺、优秀人才定向输送”的工程人才培养闭环模式。

“我省中小企业众多,多数企业欠缺独立参与产教融合的能力。”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东莞市委会主委兰建锋认为,行业协会充分掌握着本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信息,在引导企业和学校合作中能起到关键性的桥梁作用,产教融合亟须行业协会进行统筹介入,建议让同行业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作为团体打包,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扩大参与面,募集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和产业链进行完整衔接,整体提升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覆盖范围和水平。”

除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之外,职业教育对老百姓没有吸引力也是一大难题。“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不仅是基于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结构需求的长远考虑,也是出于对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的尊重。”省政协委员、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方芳认为,要加大宣传和引导,还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加快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以更多真实的案例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把更多优质生源吸引到职业教育中来。为此,她建议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拓展中高本衔接通道,尽快制定职教高考改革方案,成立各专业招生考试方案的学校联盟,共同确定某个技能等级证书或某大类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专业技能的考试标准,并组织实施考试和选拔。

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含金量无疑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建设好省职教城。

2023-02-08 林仪 揭春雁 广东省政协委员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762.html 1 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 37,7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