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族宗教

“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09日   第 08 版)

口述/台湾高山族同胞、九仙宫阿里山分宫宫主 汪毅纯 整理/桂五九

编者按: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期间举办的“两岸宗教文化(道教)论坛”后,台湾高山族同胞、九仙宫阿里山分宫宫主汪毅纯应邀来到中国政协文史馆座谈,专题介绍了台湾少数民族相关情况。为增进两岸同胞沟通,促进相互走亲走近,特予刊发,以飨读者。

我来自台湾阿里山,是土生土长的阿里山人,属于阿里山的“邹族人”。这个“邹”,是“人”的意思,是直接用我们族语翻译而来的。此时此刻,走进中国政协文史馆,我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我是在部落里上的小学,在嘉义市上的初中、高中,在台南上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到台北工作。小学期间就有国语课,普通话是在那时候学的。最早上的初中是一个私立女子学校,从上中学就开始住校,不用交学费,学生都是社会精英家庭出身,像我这样台湾少数民族家庭孩子就受到歧视,感到特别不适应,自己变得很不自信。初二时转学到另一所公立学校,各种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努力学习,还当了班长,感觉一下好多了。在阿里山“邹族人”中,因为我是头目家族的女儿,就顺理成章成了“阿里山公主”。

2014年,福建福清九仙宫举办了一个盛大的两岸道教界活动,台湾将近500人来大陆参加。因为我鲜明的“阿里山”身份,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谢荣增请我担任这个活动的代言人。在交流中我们感到,九仙宫除了在台湾彰化、嘉义、台北有分宫外,也应该在阿里山设立分宫,于是就开始筹备建立九仙宫阿里山分宫。参加2021年第十三届海峡论坛还受到全国政协汪洋主席接见,在首届“两岸宗教文化(道教)论坛”上,我以九仙宫阿里山分宫宫主的身份出席,并代表台湾道教界致辞。

2014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文化交流活动,主办方安排我作个发言。当时的导演在台下,看到我穿着民族服装很具特色,便邀请我去湖北武汉担任了中国巴黎时装周全国总决赛的形象代言人。当时我特别激动,激动的是:我能够穿着我的民族服装,代表高山族走上世界的舞台。从那时起,我的“自信”也就有了。后来代言也成了我的主要工作。那个时候是“马英九后期”,两岸的交流环境要比现在好,非常热络。到后来随着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加上疫情影响,两岸交流的机会就少了很多。

台湾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中国一共56个民族,56朵花。55朵在大陆,第56朵花在宝岛台湾,就是高山族,也是台湾的少数民族。

在大陆,很多人都认为“高山族”就是阿里山的,一听到《阿里山的姑娘》就想到“高山族”。其实不然,这首歌中所指的阿里山姑娘是指住在阿里山的少数民族,统称“高山族”的台湾少数民族,许多并不在山区。台湾少数民族有16个族群,总人口大约52万,占台湾总人口2300万的约2.4%,占比挺小的。他们分别是: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邹族人、鲁凯人、排湾人、邵族人、阿美人、太鲁阁人、撒奇莱雅人、卑南人、赛德克人、噶玛兰人、拉阿鲁哇人、卡那卡那富人、达悟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阿美人”,约25万,他们生活在平原地区,生活比我们阿里山少数民族便利不少,生活也相对富裕一些,因此人口繁衍得快一些,数量就多一些,也“汉化”得比较明显,他们的技艺、祭祀,多多少少都带有汉族的一些元素在里面。“布农人”和“邹族人”是居住在台湾中央山脉的两侧,海拔在500公尺到1500公尺之间,以狩猎为主,靠山吃山。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还是陈水扁时期,几个台湾“学者”建议要识别分化台湾的少数民族。于是就出台一个政策,鼓励各部落去找寻自己的文化,一旦能找到有别于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特征,就可以申请2500万元台币的补助金,并且能够新设立一个民族。于是,台湾少数民族的9大族群就不断分化,衍生出现在的16族群。比如“赛夏人”分出去“赛德克人”“太鲁阁人”两个族群,“邹族人”分出去“拉阿鲁哇人”和“卡那卡那富人”两个族群,我们很多族人就这样被分出去了。现在,这16族群在台湾的行政单位都已经确认了,有些族可能也就几百人,比如日月潭的“邵族人”目前人口也就300多人,更早时候也是从“邹族人”分出去的,祖先们当时都是靠狩猎为生,追着追着追到日月潭,发现竟然有这么美的地方,然后就留在了那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然后就定居在日月潭。还有一个特别的族群叫“雅美人”,没有住在台湾岛内,而是居住在钓鱼岛边上的南屿,靠打鱼为生,他们的民族文化也保存得很好。台湾少数民族从原本的9大族群变成现在的16族群,虽然对保存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一定意义,但也分化了我们。

分化出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赛德克人”。有一个电影叫《赛德克·巴莱》,反映的是日据时代初期,台湾少数民族是怎么守护台湾的。面对日本人的枪炮,当时我们只有猎枪,没有办法抵挡日本的军队,只能不顾自己的性命,守护我们的土地、守护我们的文化。日本人知道,山上有着大量的资源,比如桧木就非常名贵,为了掠夺这些资源,他们就屠杀了很多台湾少数民族,像赛德克就接近灭族的状态。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日军要来部落搜查,整个村子都被封闭了,饿死了很多人,妇女小孩就选择了自杀,而把仅有的食物留给抵御侵略的战士吃。电影中感人的场景还有很多。台湾少数民族从旧石器时代就居住在台湾,至今已数千年,我们对自己土地坚定保护的信念是很深的。身为台湾少数民族,我都喜欢举这个例子,把我们祖先怎么捍卫台湾、保护台湾的精神介绍给大陆朋友。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有个叫黄丽玲的歌手比较火,她就是土生土长的阿美人;张惠妹是“卑南人”,他们族群很多人声音很浑厚,唱歌很好听,可能跟住在海边有关系吧;台湾还有个叫田丽的艺人就是“邹族人”,她在新媒体上的说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我是中国的,中国台湾的,台湾阿里山的,阿里山的邹族人,邹族人话是这样说的……”他们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台湾少数民族。

台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因为我们“邹族人”住在山上,没有文字,大多通过口传、舞蹈以及一些生活习俗把既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现在很多老人都不在了。当年,我们就如同跟时间赛跑一样,访问了很多老人。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成果可以让我们这些后辈们所享用。作为后辈,怎么去完善、去推广这些文化,就是我们的责任。

“邹族人”文化是保存得很好的,其他少数民族有些就没做到,像“赛德克人”从“雅美人”分出去后,现在还在慢慢找他们自己的语言。

阿里山以前叫“吴凤乡”,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我们“邹族人”有砍敌人头的习俗,清朝年间,政府派了个地方官到台湾驻守,吴凤就是这位地方官的儿子,一直在台湾生长,也会讲“邹族”的话,于是就干起了通译的工作。有一次族人发现他调戏当地一个女孩子,所以就把他砍头了。蒋介石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说我们是野蛮的民族,为了提醒我们族人哪怕是对敌人也不要砍头,于是就把我们这个乡定名为“吴凤乡”,还把这个故事写到教科书中。

台湾教科书对少数民族是相当的歧视。当时嘉义市有个地标的位置还矗立着吴凤的塑像,阿里山“邹族人”经过那里时,心里都特别不舒服。族人们不断地搞街头运动,大概是1989年3月1号,所有的部落都汇集在嘉义市的地标喷水池那,终于把这个头像拆掉了。政府也审批同意把“吴凤乡”改名为“阿里山乡”,当时的“内政部部长”邱创焕,专门带着政府公文到我们部落去宣读。我们“邹族”每年2月份有个“战祭”,也叫“凯旋祭”。我们族有6位公主,每次盛大的祭祀活动都有个点火仪式,那一年的“战祭”火把是我点的。于是,我自觉地认为自己身上便有了一份使命,就是要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下去。

2005年,属于“陈水扁时期”,为了打通与台湾少数民族沟通渠道,台湾当局成立了所谓“台湾少数民族委员会”,组建了“台湾少数民族电视台”,16个少数民族族群都要有自己的主播。近些年,还修建了“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

这个机构每年都有很多工作经费,可是台湾少数民族部落都不知道怎么申请,最后都是些精英学者申请去了。据我了解,我们还从来没有申请过什么经费或者贷款的,当然,也可能因为我们主要以农业为生,也不爱贷款。“台湾少数民族委员会”设主委,“台湾少数民族电视台”设董事长。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多的“阿美人”参与这些工作比较多,都是精英层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去的。

台湾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早在日据时期,日本军队强迫我们要信仰他们的神道教,与台湾少数民族原有的主流文化和祭祀文化有了排斥,这个时候族人们只能偷偷地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国民党到台湾后二三十年,因为台湾少数民族的生活很艰苦,传教士们都是带着钱来的,通过面粉、饼干、衣服这些具体的利益,让人们感到基督宗教的温暖,让天主教、基督教在台湾盛行起来,传统的祭祀活动也被教会的节日所替代,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后来,随着信息越来越发达,族人们特别是族长也不受限于传教士们的馈赠,在接纳外来宗教的同时,继续信奉自己的祖灵,继承和保护自己的部落文化。

目前,在我们“邹族人”部落,天主教、基督教是比较盛行的,信奉人数占到族人的70%~75%。从欧美过来的传教士在国外有很多资源,能够募捐到很多钱,就可以在台湾做不少事情。大约20年前一位德国神父开始《圣经》的翻译工作,编写邹语字典和词典(注:邹语无文字,以拼音标示),近几年都完成了。现在,在阿里山教堂做弥撒的时候,当地部落人都在使用邹语的《圣经》。最近,还有一个基督教牧师用邹语翻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16个族群中其他族都还没有自己的族语词典。

在阿里山,道教和佛教基本是没有的。因此,我后来与谢荣增委员合作,在我的家乡建立福建道教九仙宫阿里山分宫,成为九仙宫分宫宫主,我就当成赋予我的另外一个任务吧,也就是在部落里推广道教。福建道教九仙宫的“梦文化”跟我们“邹族人”的“梦卜”有共通之处,以此让阿里山与大陆连接起来,我很乐意。台湾少数民族有个特点,没有严重的排外心理,我不会强调用九仙取代我们现有的宗教信仰,而是结合部落“梦卜”去宣传“梦文化”。接下来,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两岸民间交流上,用“邹族人”公主和九仙宫阿里山分宫宫主的身份去推动道教在阿里山的传播,既是宗教信仰,也有文化传承。

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倾向

要说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倾向,不得不说蒋经国时期搞的“十大建设”,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照顾很多,也很具体。台湾少数民族对国民党很感恩,我们的长辈都会这样教育我们,因此台湾少数民族总体上对台湾政坛的政治倾向是偏蓝的,直到现在也是,其中我们“邹族人”是深蓝的。

台湾少数民族偏蓝的政治倾向有历史传承,年纪大点的台湾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国民党,包括我父亲也是,在服兵役期间就加入国民党了。但是,民进党等“台独”势力很懂得用一些台湾少数民族知识精英来做工作,老百姓慢慢也会受民进党影响。2022年初,我父亲去世,台湾当局正副领导人还都送来了“挽联”。在我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中还是告诉我们,“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台湾的”。只可惜现在教材都变了,特别是疫情期间,民进党不声不响地把《中国历史》教材换成了《东亚史》,学校已经没有《中国历史》的课程了。现在民进党的工作都深入到校园,部落的老人可能也会因为历史传承而要求孩子们不要加入民进党,但实际情况如何就不好说了。

日据年代,日本人通过世界三大高山铁路之一——阿里山铁路把珍贵的阿里山桧木大量运下山,送到日本。现在阿里山有个景点,处处可见当年日本人砍树后留下来的半截树根,这些奇形怪状、巨大的树根经过近百年的风吹雨淋,虽大部分已枯朽,但它仍张着大口,天天在控诉日本人的伐木罪行。这些都是日本掠夺台湾珍贵资源的罪证。我去过一次日本,在靖国神社门口,当地导游介绍说,“这是阿里山的桧木”,听了之后我五味杂陈,很不舒服。后来我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把这些“桧木”要回来,追回日据年代他们掠夺的包括桧木在内的文物。

对两岸交流的一点思考

台湾高山族与大陆的交流,很多时候就表现为跳跳高山族的舞蹈,把艺术呈现给大家看看,没有更深的内容,我以为这是很不完整的。我希望两岸的交流不仅局限于文化艺术,还应该有产品,让两岸同胞生活上都互相需要。台湾少数民族的16个族群,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产品,他们都有着朴素的愿望,就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让日子安定下来,“祖国统一”是最大的愿望。

起初,部落人对大陆最初的认识是在马英九时期,大陆人到阿里山的消费能力让族人们瞠目结舌,什么产品都是“买、买、买”,大家就会去想象大陆人都这么有经济实力,生活得多美好啊,因此看到大陆的游客也会相当欢迎。慢慢地,部落人也会向往大陆。

目前,台湾少数民族与大陆的交流是不够的,像我这样的台湾少数民族来到大陆,也都是零星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大陆给台湾高山族同胞一些扶持,扶持产品、扶持文化,更是扶持一种自信,让他们跟我一样,自信地买一张飞机票飞到大陆,做生意也好,生活也好,还可以和大陆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真正做到交往交流交融,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两岸一家亲”吗!

大陆的自媒体很发达,我希望台湾少数民族也会用,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想为我打造一个阿里山的个人IP(注:自媒体账号),用活泼的方式,以“阿里山的姑娘”的视角,去介绍大陆每个省的美景美食、好人好事。我会把自己在大陆的日常生活传递过去,把我在大陆体验出来的这些感受和信息分享给更多台湾少数民族,带给部落的年轻人,他们都给我点赞,也能吸引他们来大陆发展。

回家的路真的并不遥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回来。

2023-02-09 汪毅纯 桂五九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824.html 1 “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37,8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