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统战新闻

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

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0日   第 03 版)

本报讯(记者 张原 李宁馨)“大多数非遗资源并未发挥其所蕴涵的资本优势、产能优势、内生动能与精神引导作用,未能发挥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推动力。”日前,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要围绕乡村“非遗”,系统择选出具备产能转化优势、利于乡村道德文化建设的项目与种类,通过非遗传人的传承传播,切实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发现,目前部分手工艺类非遗活化利用力度不够,未能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创意经济发挥最大能动性,同时,部分精神类非遗未能与乡村文化、道德建设紧密相连,作为乡村文明程度提高的内在动力有待加强,而部分非遗传承人尚未发挥“传”“带”“授”作用。

针对存在的问题,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组深入分析论证提出,围绕乡村优秀手工艺类非遗,要筛选梳理,通过历史脉络、知识谱系、工艺传承、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梳理,筛选出具有文化赋能优势的产业。如将非遗与村落发展史结合,建立具有村落特色的村史博物馆,建立作坊式的非遗展馆,将非遗展示、非遗体验与非遗传习进行结合,在传承非遗技艺、宣扬非遗文化的同时,增加村落中的旅游资源。

如何加强传播?调研组建议通过把握新消费特点,适应新媒体环境,面向新需求人群,切实保障民族手艺文化的传播质量。如通过各级文化部门牵头,建立以传承主体为核心的行业组织联络网络,根据非遗具体门类组建行业专委会,针对转化与发展尺度在非遗所在村落进行定期交流讨论会议,充分发挥“村落孵化器”功能。

“精神文化遗产包括乡规乡约、民风民俗、族谱族规中的优秀乡土文化,有必要对其进行价值再认知。”调研组提出,要加强对精神类文化遗产的内涵转化,如运用地方戏曲、小品说唱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以乡村生活、乡村生产、乡村习俗为切入点,潜移默化地完成优秀精神文化类非遗的教化功能。

非遗源于生活,非遗记录生活,一切非遗都是民众集体思考与智慧的结晶。民进天津市委会提出,今日传承人在创作过程中,应多与时代产生共鸣,传递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使非遗文化发挥赋能,助推社会发展,以文化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02-10 张原 李宁馨 民进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7856.html 1 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37,8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