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启明星”的探索与发现——

青年公益人才培养需多方“搭桥”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4日   第 10 版)

本报记者 顾磊

2月8日,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联合摩根大通发起的“启明星”大学生就业赋能计划(简称“启明星”)顺利完成,并发布《青年公益人才培养与就业趋势报告》《社会组织人才需求状况》等多项研究成果。

“启明星”旨在探索与解决大学生择业就业难这一社会焦点问题。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从事公益慈善/社会服务工作意愿的学生占51.16%,大学生选择公益慈善行业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志向和兴趣(83.87%)。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项目组发现,虽然项目参加者中有不少与公益领域相关专业对口的学生,但总体而言,他们对公益慈善行业的了解度并不深。

“启明星”给同学们更多认识公益慈善领域工作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胡同学通过项目进入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实习。她说:“我了解到,原来仅儿童阅读这一领域,就不单单是捐书和建图书馆这么简单,如何吸引孩子进入图书馆拿起书本进行阅读,进而喜欢阅读,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这些恰恰是需要更多人去关注和行动的。”

社会公益组织向来难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目前,社会公益组织尤其是用人需求较大的社工机构,大部分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机构规模较小,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计划和员工职业发展设计,大部分机构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高,工资薪酬水平也较低。

在“启明星”举办的专题沙龙上,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白凌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组织平台建设,把监管平台进一步开放为资源对接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应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对此深圳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慧敏表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同学们更关注追求自我的兴趣和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服务业尤其是公益慈善行业,存在着大量人才需求,在细分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公益慈善行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社会组织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岗位供给的新增长点。”李老师说。

在实习体验和对行业更深入了解后,“启明星”参加者除了关注薪酬水平,也开始关注个人成长与机遇、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环境。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吴月说:“在参与了项目的线下课程培训后,我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伙伴——他们对公益充满热情,带着让美好发生的愿景,不断探索。一路上,能意识到、认识到有这么多的同行者,便不会孤独。”

被调查的大学生们在择业时还注重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自身特质的适配程度和自我发展需要,如“与自身兴趣特长相契合”“在工作中能有弹性,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能给予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丰富个人的经验与阅历”。

针对公益慈善组织长期存在人才缺口的现象,“启明星”还为机构与实习生之间搭建了实习就业的交流平台。项目专门收集相关社会组织的就业岗位,并为项目学员提供面试、培训、实习匹配和陪伴等服务,降低了相关社会组织人才招聘方面的成本。参与项目的机构也表示项目推荐的实习生匹配度高,广州汉达社工服务机构的招聘负责人在回访过程中表示,基层社工经常需要做一些简单、琐碎、重复、基础的执行和支撑工作,“启明星”推荐的学员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职场状态,对于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十分高。

在前述沙龙上,与会专家认为,大学生可以成为社会公益组织的重点储备人才。作为用人方的社会公益组织,一方面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品牌实力、业务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另一方面,以小型组织为主的公益慈善行业还可以通过枢纽型组织集中提供业内职业培训,同时积极与高校、政府多方互动,拓宽人才获取渠道。还可以通过支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公益项目,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

与会专家表示,“启明星”探索的多方合作模式,可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利于公益慈善行业的人才聚集,具备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我们进行创新尝试,搭建一个连通问题两端的桥梁和平台,并通过一系列的赋能、筛选机制,寻求最直观有效地达到双方诉求和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启明星”团队负责人说。

2023-02-14 顾磊 “启明星”的探索与发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074.html 1 青年公益人才培养需多方“搭桥” 38,0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