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晶
“明确了!不孕不育治疗将纳入医保!”
这一近日登上热搜的消息,源于一件国家医保局给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提案的答复函。
在答复函中,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这一答复,成为很多人奔走相告的好消息。
辅助生殖技术是解决“生不出”“生不好”问题的关键
育龄妇女不能自然怀孕,是很多家庭的难言之隐,李强(化名)家就是这样的情况。
原来,李强和妻子考虑生娃时,妻子已38岁。3年里夫妻俩求助多家医院,却始终没能如愿,最终决定到一家三甲医院的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终于在第2次尝试后成功了。现在孩子也快周岁了,夫妻俩在欣喜的时候也很苦恼——为做试管婴儿前后花费的大约10万元治疗费,对他们家是不小的负担。
国家医保局的答复,让“李强们”免除了后顾之忧,也让一直关注并呼吁辅助生殖进医保的政协委员们倍感欣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王培安就是其中一位。
“国家医保逐步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对促进生育意愿提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支持不孕不育治疗,也是对公民生育权利的尊重和呵护。”这些年,王培安一直在为辅助生殖进医保鼓与呼。在他看来,这一呼吁现在终于“落地有声”,自己也为这些年的委员履职交上了圆满答卷。
“各方调研数据均显示,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是影响低生育的关键因素,其中,‘生不出’‘生不好’问题尤其突出,而辅助生殖技术是解决‘生不出’‘生不好’问题的关键。”在王培安看来,保障不孕不育人群的生育权利,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以降低生育成本,充分发挥辅助生殖技术满足群众的生育需求,可以降低出生缺陷,提升人口素质。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解决“生不出”“生不好”的民生堵点和痛点,国家一直在积极作为。
比如,2021年7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建设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体系”“开展孕育能力提升专项攻关,规范不孕不育诊治服务”;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个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指导推动医疗机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中医药服务、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并首次提出“推进辅助生殖技术制度建设”发展目标。
辅助生殖供需不平衡,发展任重道远
“促进生育支持措施的落地,逐步完善生育保障的基本制度,提升‘不想生’人群的生育意愿的同时,满足有‘强烈生育意愿’人群的生育需求,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的宏观目标,还任重而道远。”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感慨,默克自进入到中国辅助生殖领域以来,从创新药物引入、实验室技术拓展、数字健康生态探索、医联体的构建推动、创新合作模式突破、疾病知识教育普及等多个维度与各界力量携手,依托国家、临床专家以及产业的各方力量,积极响应并推动一整套高效辅助生殖技术质控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其中困难重重。
“尽管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每年各项技术服务总周期数只有100多万,这与我国庞大的不孕不育人群相比依然存有较大的差距。”王培安介绍,临床上普遍认为我国不孕不育率高达18%~20%,不孕不育人群近3000万,而其中只有50%左右的不孕不育人群前往医院就诊,而在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80%左右采取了相关治疗,在接受相关治疗的患者中有20%左右具备辅助生殖技术条件,而其中实际接受了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不到25%。
“影响不孕不育的因素比较复杂,而晚婚晚育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王培安说,不孕不育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等因素,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诱因等都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此外,不孕不育患者因疾病知晓率比较低、从不孕不育确诊到辅助生殖中心就诊的时间间隔长、就诊率低而导致延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产品质量和供应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以及辅助技术医疗成本高昂等都是影响不孕不育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张巍坦陈,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不孕不育人群的生育需求进一步增加,辅助生殖在帮助“成就夫妻,成为父母”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各地区、各机构之间的辅助生殖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亟须全国性的质量管理专业机构对辅助生殖技术进行规范、统一、精准、高效的管理,对机构资质、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医疗指征、伦理管理等进一步提高相关要求。
充分发挥辅助生殖技术提升生育水平
那么,如何破解辅助生殖供需不平衡的困局?王培安认为,除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外,还应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创新辅助生殖技术发展,满足群众的生育需求。尽管受到我国育龄妇女规模不断下降的影响,部分地区服务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未满足的辅助生殖技术需求潜力大,而且优质的、便捷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量远远尚未能够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因此,还需要鼓励辅助生殖技术创新发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覆盖率和可及性,以满足更多群众的生育需求。
其次,充分发挥辅助生殖技术降低出生缺陷作用,提升人口素质。近10年,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占整个出生人口比例有显著上升,从10年前的0.46%到2022年的2.3%,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人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人群。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增加或引发出生缺陷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要规范辅助生殖技术发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水平,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降低辅助生殖技术可能带来的婴儿出生缺陷,改进现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法,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此外,还需要通过发展广义的辅助生殖技术,覆盖婚前检查、孕前辅助、辅助产检和辅助分娩等不同阶段,切实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三,充分发挥数字和智能技术,改善生育体验。当前,女性普遍反映在怀孕、产前检查和分娩过程中的体验较差,由此导致生育二胎的积极性急剧下降,这成为当前再生育动能乏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充分发挥数字和智能技术,推广广义辅助生殖技术,尤其是无痛分娩技术、远程产检和智能产检等技术,改善生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