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心理咨询“空屋子”“空牌子”现象待关注

——农村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5日   第 09 版)

作者:林丹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和指导性的政策,以期从各领域出发,全方位守护和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例如,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文件也都将农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逐步缩小东西部、城乡和区域之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差距,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到“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等。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地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其中以硬件建设最为常见,如在学校、村(社区)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等。

然而,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困境之一是缺乏人才。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近4000所中小学的调研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约2/3的受访学校由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非心理专业教师在讲授心理健康课程、担任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在超过68%的学校中,没有一名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而在农村学校中,仅有约3%的农村学校设有专职或外聘的心理健康教师。

我的研究团队于2021年8月在我国5个不同省市的原国家级贫困县开展调研,通过对乡村振兴局、教育局、民政局和卫健局四部门的扶贫干部进行访谈和问卷了解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现状。先后开展了5场焦点小组访谈,并回收问卷120份。调研结果发现,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工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空屋子”“空牌子”现象:很多学校和村(社区)建好了心理咨询室、挂牌了社会工作室,但却缺乏专业、稳定的心理健康人才开展相关工作。

这种专业、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缺乏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农村学校和村(社区)招聘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十分困难,即便招到了流动性也较大,反映了基层心理健康工作者“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其次,正在从事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够。调研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提出了农村心理教师和相关工作者不敢辅导学生心理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等问题。再次,现有人员严重缺乏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培训,且现有为数不多的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如农村教师缺乏高层次的心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非常缺乏等,由此导致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出现在心理辅导中“有心无力”的状况。最后,农村贫困地区难以获得足够、稳定的外界专业机构支持。与此同时,调研还发现,农村地区仅有的有限心理服务资源整合度不高,各职能部门间缺少交流与共享,未最大化、最优化利用已有资源。

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心理健康人才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培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实现:

第一,应加强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建议教育等部门在区县一级加强统筹,建立当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信息库,摸清当地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能够开展专业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情况,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基础队伍。

第二,应加强基层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队伍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如实施“百、千、万”工程。“百、千、万”工程是:培养百个农村心理健康服务的督导、千个心理健康服务“种子”人才和万个能开展基本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才,从而深度推进农村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培训。建立以本省为核心、外省市对口帮扶为重要支持的培训师资队伍构成模式,建设本省、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督导队伍,切实方便地为当地培养一支有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永不撤退”的专业队伍。

第三,应加大对乡镇乃至村一级心理健康服务硬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如在乡镇试点建设心理服务室,在村试点建设心理服务站,形成指导和联动网络。可以依托村(社区)综合治理中心、社会工作室、留守儿童之家、农村学校心理辅导室等,不重复建设,重在功能集成,将心理服务平台建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只要有需要,马上能服务。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23-02-15 林丹华 ——农村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147.html 1 心理咨询“空屋子”“空牌子”现象待关注 38,14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