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居家线上学习喜忧参半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5日   第 11 版)

作者:丁羽殷 刘宁宇 陶沙

疫情延续3年,极大改变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态。全世界都忧虑疫情延续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严重下降。欧美国家连续发布研究结果,显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显著下降。在我国,疫情防控力度强,停课时间多、范围广;与此同时,我国各地学校从疫情开始就坚持停课不停学,以线上学习支持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居家期间线上学习情况怎样?有没有出现欧美国家那样的疫情损害中小学生学习的严重不良后果?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项目团队从2016年起在北京开展了学龄儿童学校适应与脑发育追踪研究(简称“北京队列”),完成了近900名中小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年度测评,恰好包括2020年疫情前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为疫情是否损害学生学习这一重要问题提供宝贵的实证数据。近期,我们还对其中264名中小学生补充调研了疫情期间的居家线上学习情况。结合北京队列和补充调研结果,我们观察到中小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有喜有忧。一方面,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接受度较好,学生学业成就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时间过长,专注性千差万别,学生间学业成就差异分化加剧。

一、居家线上学习有“两喜”:接受度较好,避免了欧美国家出现的显著学习损失

首先,居家期间,中小学生中65%对线上学习持积极态度,仅6%的小学生和10%的初中生表示反感线上学习。学生居家线上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好,家长报告小学生和初中生自觉线上学习的比例均达到80%以上。

其次,中小学生没有出现欧美国家报道的疫情所致“学习损失”。荷兰、美国的研究显示,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业成就明显下滑,低于疫情前同年级学生的成就水平约3%。基于北京队列,我们选取年龄、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可匹配样本,使用标准化测验所得语文学业成就表现,对比了疫情前(于2016-2019年测试)及疫情期间(于2020-2021年测试)北京1-6年级共411名学生。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与疫情前相似群体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水平相似,没有明显下滑。这一结果可能反映出我们的学校停课不停学、居家线上学习取得了成效。

二、居家线上学习有三忧:时间太长、专注性千差万别、家庭背景差异加大

第一,居家学习期间中小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相当长。超过一半的小学生每天线上学习超过4小时,接近一半的初中生每天线上学习时间甚至超过了7小时。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指出,小学生每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可见,居家期间学生实际线上学习时间过长。

第二,学生线上学习专注性差异明显。居家上课期间,仅有不到1%的中小学生上课时高度专注,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在上课时存在不专心的状况,超过20%的中小学生专心程度差。专注性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线上学习时,师生和同伴之间很难深入互动,教师对学生行为约束有限,同时学生可能使用电子设备与同学聊天、上网等。

第三,疫情期间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学业成就差异进一步增大了。国际上研究显示,合并父母受教育水平、收入和职业后划分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生学业成就相关,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良好家庭的学生学业成就高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不良家庭的学生约5%。疫情发生后,欧美国家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学业成就差异明显扩大到超过9%,增幅超过4%。我们的数据显示,疫情前,父母受教育水平为本科及以上家庭学生语文学业成就高出父母受教育水平在本科以下家庭学生接近3%;疫情期间,这一差异扩大到将近7%,增幅接近4%。可见,疫情期间,我们中小学生中与父母受教育水平相关的学业成就差异和欧美国家一样明显增大,需要引起重视。

三、居家线上学习改进策略

首先,建议学校支持教师进一步统筹课程安排,改善线上学习过长的问题。目前,居家线上学习主要是“复制”线下学习,其积极作用在于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量充分、不打折扣。如果能够进一步针对线上学习扬长避短,加强统筹,融合设计更多学生自主阅读、写作、动手实践的活动,减少线上听课的时间,则可能有助于平衡学生健康所要求的屏幕时间管理和学习的矛盾,并提高居家学习的质量。

其次,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注意调控等的科学评估及针对性指导、训练。居家学习期间,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专注性存在差异,影响了学习成效。学校和家庭可侧重指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面临的挑战和有效策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科研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还可以邀请专家开设和“注意调控”有关的专题讲座,甚至有意识进行集中训练,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更多的有关“注意调控”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家庭背景差异增大这一问题,学校、教科研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可通过科普文章、讲座、研讨、专家问答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实现高质量陪伴。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在本科以上的父母居家期间较多与孩子友好交谈、参加亲子活动、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关注孩子学业等,其积极参与行为的平均频率高出受教育水平在本科以下的父母超过5%。父母积极参与学生日常学习的行为可能有助于居家期间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就。因此,学校和教科研机构可重点对本科学历以下的家长予以更多的支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02-15 丁羽殷 刘宁宇 陶沙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156.html 1 居家线上学习喜忧参半 38,1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