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菡娟
2023年新春伊始,全国政协公布了2022年60个优秀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加快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提案赫然在列。
对于提案的发起者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景虹来说,这是一份荣誉,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关注塑料污染防治,我仍然在努力。”
缘起“黑土地”保护
作为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走出来的科学家,李景虹对东北黑土地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国东北的黑土地位列世界第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遗憾的是,东北黑土层的平均厚度,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2019年,我跟随全国政协‘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专题调研组来到吉林调研,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吉林省扶余市,看到农田里基本都覆盖着地膜。”李景虹说。
地膜覆盖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安全供应的重要保障技术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作物覆膜面积近3.0亿亩,直接经济效益1200亿—1400亿元。
“但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中,尤其是对于黑土地来说,相伴而生的农田地膜残留会带来土壤环境恶化、产品质量退化、农业生产投入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果演变为‘白色污染’,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李景虹说。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地膜变成“地魔”?那次的调研,李景虹一直在思考。
据当时吉林省提供的资料显示,省里常用的农膜主要有棚膜和地膜两种,棚膜在当年已基本实现全部回收利用,地膜的治理有回收利用和可降解两种方式。
“据我们了解,对于可降解农膜,当年还缺少合适性价比的环保替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类替代品价格过高,是普通塑料的2—3倍,另一方面性能也不能完全满足。”李景虹说。
资料显示,2018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能力较低,并不能满足于国内农业生产需要。
在可降解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对于治理白色污染,李景虹建议减量、回收、再利用。
“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包括禁令和征税,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污染,同时完善地膜回收体系,培养龙头企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李景虹说。
“很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会把长期关注的问题一直‘追’下去。”李景虹说。
为土壤穿上安全的“外衣”
调研虽然告一段落,但李景虹对农膜的关注却刚刚开始。
让李景虹高兴的是,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中,要求2020年底前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在重点覆膜区域,结合农艺措施规模化推广可降解地膜。
此后,有关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好消息不时传来。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并制订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要求狠抓重点领域推进落实农膜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指出要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同时,近年来我国全生物降解地膜得到全面发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已经能够满足特定农作物在特定地域气候条件下的生长要求。”李景虹说。
在李景虹看来,加快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存在标准不够完善、生产成本过高、技术有待提升等问题。
走访相关企业查实情、咨询行业协会要数据……2022年两会,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李景虹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加快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提案。
李景虹建议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可行性已经得到验证的地域和作物上的推广应用;完善降解地膜标准,健全降解地膜评估体系,推行准入制,从源头把关,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在尚不适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地域和作物上,加强聚乙烯地膜的管控和回收。
很快,提案也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并表示今年农业农村部将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聚焦重点用膜地区,支持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花生、大蒜等适宜作物上,通过直接补助、先买后补、间接补助等形式,有序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李景虹将提案和回复细心收集起来:“很满意,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依旧在路上
其实,在这件优秀提案的背后,是李景虹对于塑料污染防治的执着。
“什么是‘微塑料’?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2019年9月12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远程协商会,李景虹在实验室现场连线参与协商并表达了他的担忧:“随着时间推移,废弃塑料经自然老化、风化后势必成为微塑料污染进入各类环境介质中。”
作为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研究和揭示微塑料的环境污染状况及评价其对人类健康风险,也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也是从那时起,李景虹每年的提案都会围绕塑料污染防治来展开。
在《关于完善塑料污染控制的立法及相关标准》的提案中,他建议要完善塑料污染控制的立法及相关标准,出台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的禁令和税收政策;在《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提案中建议将化学循环作为环保型新兴产业及国家塑料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进一步为化学循环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打赢这场白色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9月,由李景虹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中科院学部“我国塑料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咨询评议项目在京正式启动。项目旨在聚焦塑料再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再生塑料的市场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再生塑料行业的绿色发展愿景等关键环节,最终提出废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预测、废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以及塑料污染物资源化回收利用与技术推广协同发展的战略建议。
关于塑料污染防治,李景虹显然仍在努力前行。
“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放眼‘今天的中国’,展望‘明天的中国’,寄语人民‘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殷切的期待激励全国人民昂首阔步向未来。作为新一届的老委员,将继续发挥全国政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言献策,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希望通过两会,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创现代化的美好未来。”李景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