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休闲周刊

贵州清镇:古韵“地戏”绽放时代芳华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17日   第 10 版)

“炮响三声如雷吼,进往虎牢关下行,旗幡遍盖千条路,马蹄踏开万里尘……”日前,走进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地戏广场,“一寨一月一台戏”舞台上王家寨地戏队伍正在表演《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台上,武将吕布的扮演者是民乐村党支部书记王达志,他一声绵长唱腔开腔,轻步曼舞如燕伏巢,疾步高跌又似鹊鸟夜惊,走位灵敏、动作娴熟、唱词雄厚,雄浑粗犷、古朴刚健的表演,引得全场掌声连连。

谁能想到如今演出不断,群众喜爱,甚至还列入“非遗”名录的地戏,在几年前因市场萎缩、队伍缩减、成员年纪偏大等原因,面临着偃旗息鼓的命运呢?

·重拾·

“这是我的义务,我来带头搞”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民乐村地戏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王家寨第一代地戏传承人王达俊看到近几年许多地方的传统戏剧都先后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反观民乐村的地戏,不仅会唱的人越来越少,爱听的人也越来越少。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想让传承的“根”断在手上,便在一次党员大会上讨论到非遗文化保护时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小时候我最欢喜的就是过春节和七月半,村里地戏队会表演‘闹新春’和‘跳米花神’,大家挤破脑袋看,有些地方还要斗钱请,我祖父和父亲都是成员,我有时候也跟着耍。”在王达志看来,地戏不止看戏,更是表现和传承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载体,它丰富了一代又一代农家人的精神生活,是重要节日祈福纳吉、祝祷来年风调雨顺必不可少的地方戏曲。

地戏丢不得,但如何“重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非遗传承,要在传人。王达志把“切入口”对准了自己,“老本不能丢,这是我的义务,我来带头搞。”

他先是组织村“两委”成员对地戏队伍现状摸清底数,又掌握了在家的年轻人学习意愿情况,不容乐观。于是白天走村串组、上门入户,向大家宣传传承地戏的重要性,晚上则带头跟着学习地戏。

为了系统学习走位变换、格斗动作,王达志常常一练就到大半夜,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说唱词,时不时拿出来记一下,42岁的他俨然一副小学生模样。

在王达志的带领下,15名年轻后生主动报名加入王家寨组地戏队,许多老党员也开始鼓励自家的后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跟着学习,甚至还有妇女主动申请加入。现在,民乐村已有2支正式的表演队伍,其中王家寨队有16人,主要表演《三国演义》,刘家寨队有15人,主要表演《隋唐英雄传》,地戏传承后继有“人”了。

·传承·

“我很喜欢,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地戏”

在民乐村王家寨组王达俊地戏传习所,70岁的地戏队员王宗行正在教一名“00后”唱腔和走位,“光是这个走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8岁的王江盈认真地说。

这几年,寒暑假期间他头一个到村里报到,跟着地戏老师对着黑板上的唱词一字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唱,“学校文艺演出我要表演地戏,我想要更多的人通过非遗地戏感受600年前那种金戈铁马的魅力。”

王江盈口中的“非遗”,便是指2020年12月民乐村地戏成功列入“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乐村地戏作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非遗,走出去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2021年8月,民乐村地戏队受邀参加贵州傩文化暨首届贵州(长顺)傩文化学术研讨会,与其他地区的地戏表演队伍共同探讨如何用地戏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而这,只是民乐村党支部推动地戏“线上+线下”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民乐村党支部利用线上热门的直播平台如抖音、快手等进行定期直播,人多时有万余人,线下通过承接外来交流演出等向外走,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情形,原本不热火的地戏一下子“火”起来了。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21年,民乐村党总支抢抓贵州省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打造契机,提质升级王家寨广场、彭家寨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通过刻写经典桥段、绘制地戏脸谱、制作地戏人偶等方式让地戏文化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看地戏有“地儿”可去。

为扎实做好地戏的系统性保护,王达志邀请市文旅局专家到村指导非遗地戏传承,对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地戏脸谱、戏本、参与非遗公益性宣传等进行详细了解和学习,同时定期组织“一寨一月一台戏”“非遗进校园”活动,利用“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契机开设“非遗培训班”“非遗训练大课堂”等,针对老中青不同群体,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等授徒传艺方式,推动地戏接地气、旺人气、正风气,不断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地戏影响力。

·融合·

“让地戏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文化振兴,我们要大力弘扬地戏文化,坚持守正创新,让地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王达志说道。

乡村振兴,乡风是最直观的表现。民乐村地戏以武戏为主,演绎的是金戈铁马的英雄征战故事,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忠义、报国情怀的赞美和颂扬。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作为红枫湖镇少数民族种类多达15种的少数民族村,民乐村各民族团结一心,一项项荣誉,诉说着民乐儿女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故事。

为大力延伸地戏文化产业链,民乐村地戏文化,与“原乡市集·现代刘家”特色产业、“民乐牛肉·绿色彭家”饮食文化、“茶果庄园·精品王家”特色民俗等充分融合,形成“多业联动、多元促动”的综合型产业集聚区,达到延伸产业链、提升关联度、扩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一体的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

“现在生活美多啦,我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跟着唱地戏赚些钱,还能传承非遗文化,一举多得。”说起唱地戏,王家寨组组长左全元满是自豪。

接下来,民乐村党支部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协作形成协同发展,通过与周边村寨合作,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同时,利用民乐村中心城市周边的地理优势,提供沉浸式体验、露营等服务,打造区域农文旅融合都市圈。

(张雨)

2023-02-17 张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298.html 1 贵州清镇:古韵“地戏”绽放时代芳华 38,2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