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数字乡村 未来已来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20日   第 05 版)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有机农业园的大棚内,工作人员在采摘立体栽培的小番茄。新华社发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事实上,在广袤的农村,数字技术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每天都在悄然发生——从村容村貌整治到日常生活消费,从种植养殖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数字技术的赋能推动,正带给传统乡村深刻的改变和更多的发展可能。

江西桐山:

当红色名村遇上数字乡村

“每天清晨,全村10个‘云喇叭’准时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给大家提供‘叫醒服务’。”2月10日,说起“云广播”系统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江西省上高县新界埠镇桐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彬如数家珍:“第一时间宣传政策法规,及时准确播报紧急通知……真是传播党的声音的‘扩音器’、发布信息的‘新渠道’。”

除了“云广播”,云讲解服务、直播带货、团购到家……这些曾经看似和农村很遥远的“数字”新事物,如今早已“飞入”桐山村的寻常百姓家。

桐山是江西省第三批省级“红色名村”,村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一军团红四军第三纵队指挥部旧址。以往,桐山村红色乡村游讲解由村干部兼职,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村干部开始变得有些力不从心。

“现在我们把讲解词和现场介绍的图片全部录入到‘扫码云讲解’微信小程序中,每个展区有一个二维码,游客扫一扫既能看到介绍图片,又能听到讲解词,既生动又详细。”上高县政协委员、新界埠镇党委副书记赵林兵边说边演示为桐山村量身定制的“红军在上高”扫码云讲解的微信小程序。

“听着《十送红军》的旋律和手机里的讲解,再看实物展陈,非常震撼!我把解说内容收藏了,准备回家后和孩子们慢慢回味……”游客黄女士和孩子们走出指挥部旧址后,显得意犹未尽。

“我身后是我们村的脐橙基地,这些纯天然无公害的脐橙,保证让您吃出最美的味道,欢迎网友下单购买或者前来采摘……”走进桐山村公益直播间,桐山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彭佑兴正站在地头,现场为脐橙等农产品做代言,让大家直观了解农产品生长状况和收获情况。“直播带货不光要‘卖出去’还要‘卖得好’。我们工作队还会帮村民销售自产的小鱼干、葛粉、花生等土特产品,每月销售额万元以上。”彭佑兴说。

网络,让一件件农产品“飞”出农家,也让一件件商品“飞”进农家。

粮油、乳品、轻食、日用百货……在桐山村团购自提点,村民们购买的商品整齐地排列在货物筐内。近年来,桐山村联合社区电商设立自提点,实现了“线上预购+线下自提”的便民模式。“头一天下单,第二天就送到了,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来说太方便了。”村民吴小兰说,“团购到村”后,村里许多妇女都用上了这个“新技能”,网上买菜已经慢慢变成了她们的习惯。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2022年,上高县政协将“数字经济”列为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数字乡村建设”就是协商建言的重点之一。之后,课题组对桐山村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建议。“数字乡村,基础是升级乡村的互联网设施。”县政协副主席黄剑慧介绍,课题组建议促进信息技术在种植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上的应用和推广,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并提出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创建农业直播间运营、搭建农产品网销平台等建议。最终,这些建议被县委、县政府《关于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采纳吸收。

山东高青:

数字养殖更精准,“牛背”驮起幸福路

将打碎的秸秆筛完倒入牛槽,然后撒一瓢玉米面……这是大众对农民养牛的传统印象。然而,在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仉家村纽澜地养殖园区,这里的黑牛每天喝啤酒、吃细粮,还能听音乐、享受按摩服务……

这样的养殖方式并非只出现在仉家村。在整个唐坊镇,“享受”如此待遇的黑牛目前已达2.6万头,从事黑牛养殖的农民达到1500人,其中就包括50岁的德胜村村民崔小军。

崔小军家原本只有一头黄牛,两年前,看到高青黑牛品牌越做越大,他也开始搞起了黑牛养殖。“我家现在有存栏黑牛80多头,没想到养殖规模扩大了,反倒比以前更闲了。这多亏了数字技术。”崔小军说的“数字技术”,是他与纽澜地养殖园签订合作协议后,体验到的全新养殖方式。“每头牛耳朵上都打上了二维码,养殖区24小时监控,可以随时检测牛的生长情况,我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每天的监控提醒,到点给牛投饲料。饲料也是纽澜地根据每头牛的生长周期确定的相应配比,只要把数据传输出去,就会得到对应的饲料,真的太省心了!”

“小牛一出生就会被植入芯片、戴上‘颈圈’,通过‘黑牛管家’平台可以监测每一头牛的生长状况,让饲养过程全程标准化、可视化、可追溯。”山东纽澜地基地负责人杜斌介绍,全链路数字化牛肉产业集群就是通过养殖业的数字化建设,实现“肉牛特色产业园+全产业链+全国冷鲜供应链+高端牛肉品牌”四位一体的全程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了对销售市场的精准把握,大大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带给养殖户的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只要银行放贷,我就敢全都买成黑牛。”自从仉家村集体土地变为纽澜地基地养殖园区后,借助数字化管理下的黑牛产业,让村民们鼓起了钱袋子。仉家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邵明财也摇身一变,成了高青唐坊仉家盒马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仅去年一年,两个合作社就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约1.5万元。

“我跟老伴都60多岁了,现在管理牛棚每月可以收入6200元,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下来两人收入非常可观,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61岁的王大勇在纽澜地养殖园区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养殖棚工作,负责开拖拉机运饲料喂牛、牛栏通风消毒、观察黑牛发情期及产牛。“原以为老了只能伸手向儿子要钱,如今不仅能时常给孙子孙女买文具、新衣服、小零食,还资助儿子在县城买了房。”

2021年,唐坊镇仅黑牛养殖收入就达到约4.7亿元。为加速在“牛背上”谋划推进乡村振兴,高青县还在该镇规划建设了“黑牛特色小镇”,计划打造数字农牧休闲、体验、教育、文化、观光等融合的数字大牧场,建设数字农业主题公园。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就是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一批带动作用显著的智慧农业园区和基地。”在今年的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政协委员马靖建议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链上中下游信息资源整合,促进跨区域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提升,带动上中下游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同时,通过数字平台广泛开展面向小农户的基础培训,提高其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基础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育懂数字的“新农人”。

在山东省政协委员刘仁举看来,山东省农业产业发达,但抗风险能力弱,常规的信贷模式很难满足其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的问题。为此他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搭建政银数据合作桥梁,以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普惠性和高效性。

云南楚雄:

智慧农业让山乡“黄金果”卖全国

初春二月,走进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东华镇本东村上百宰小组的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绵起伏的山坡郁郁葱葱,一串串金黄色的枇杷挂满枝头,丰收在望。

不远处,一个年轻的小伙儿正和村民们忙着把刚摘下的新鲜枇杷拣果、包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他就是兴蕴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王兴平,在他的带领下,上百宰小组枇杷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目前的1.3万余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2021年实现网络销售收入1200万元,闯出了一条以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我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时代,数字乡村的未来充满机遇,发展智慧农业正当时。”“90后”的王兴平大学毕业后从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多年来,他主动求新求变,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加强基地数字化建设,先后安装了全程生产经营可追溯探头、土壤墒情传感器、虫情监测站等智慧设施,还建设了冷库和深加工车间等功能区域,实现物物相联,实现了枇杷的种植、管理、加工、仓储和物流的智慧化和数字化。

让王兴平倍感幸运的是,2020年楚雄市成功申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兴蕴枇杷被楚雄市列为农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搭乘数字乡村的“快车”,他创新“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创建“彝州金果果”“彝州金果”“兴蕴”三大枇杷品牌,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在微信小程序、淘宝、拼多多等平台进行销售,让过去“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农产品销往省内外,形成了规模化的绿色产业。

王兴平的故事仅是云南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数字化、信息化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赋能增效的一个缩影。如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助力乡村振兴,在此前举行的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省政协委员、大理州政协主席朱建斌建议,建设完善以县级分拨中心为集散中枢、乡镇物流站为中间节点、村物流网点为基层末梢的网络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结构优化的物流网络。同时,要突出抓好冷冻库等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和冷冻车等冷链物流运输车辆配置,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服务平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省政协委员、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范斌介绍,近年来,云南省已形成超过500个5G创新应用案例,应继续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筑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持续夯实国际通信枢纽基础,全面支持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扎实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通信业应有的贡献。

“如今在农村,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数据则是新农资。”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勇表示,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经济的主战场。“十四五”期间,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红利,以数字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农业为抓手,让农民把小产品做成大买卖。

宁夏中宁:

这里有人把特产卖到了央视直播间

“旅途(宁夏牧飒)”是张虎的网名。近期,他应邀带着家人来到北京,走进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12小时带货超千万,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牧飒”是一个1996年出生的宁夏小伙。2020年毕业后,他辗转上海、北京、杭州等地工作,其间坚持短视频创作,将自己的生活通过抖音账号进行分享,并在空闲时间学习拍摄、剪辑。后来,“牧飒”决定离开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宁夏中宁县。

“我妈妈每天都用胡麻油做菜,让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油怎么用。”直播间里,“牧飒”让妈妈、姐姐与央视主持人以及网友互动,屏幕前的粉丝们大呼“妈妈太可爱了”“姐姐表现好棒”“太爱‘牧飒’一家人了”。当天,在长达12个小时的直播里,“牧飒”和家人、同学轮番上阵,胡麻油、牛羊肉、枸杞、灵武长枣、八宝茶、牛肉酱以及红土鸡等成了最受粉丝们喜爱的爆款产品。

直播期间,有网友说,“牧飒”的普通话一点也不标准,而且和小姐姐们的互动反应也有点迟钝。其实,这是因为“牧飒”在10岁那年因感冒发高烧未及时就医,而导致听力三级残疾。虽然普通话并不标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网友们对“牧飒”的喜欢,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土话直播”,才让更多网友对他的直播带货有了更加真实、亲切的感觉。

据了解,当天“牧飒”的直播间累计观看量超过千余万人次,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达7.7万人,一度冲上抖音“食遍天下”带货榜第2名。网友“岁月·如歌”在互动区留言:“看到他们一家上央视,感觉就像我家人上了一样,心里很激动。看妈妈夸儿子的样子,我心里美得就像夸我似的,加油‘牧飒’,你是最棒的!”

“牧飒”说,这趟北京之旅让他实现了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带爸妈来北京,第一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化妆,第一次和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近距离接触。“牧飒”表示,作为新时代农人,将继续和大家一起助力乡村振兴,创造和见证属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荣耀。

“这是广大青年电商从业者的缩影,也是我区电商产业发展的写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贺璐璐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对于“牧飒”的出色表现一直非常关注。她说,近年来,随着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快速兴起,不少宁夏的农村青年和返乡大学生将镜头对准了“采菊东篱下”的农村生活,为全国各地消费者提供了了解宁夏农特产品的窗口,也带动宁夏的农特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在谈到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做优电商产业时,贺璐璐建议重点培育青年主导的本土电商平台,鼓励引入区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或合作,促进区内外电商企业创新集聚发展。另外,以“理想信念教育+乡村振兴政策+技能培训+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组合模式,夯实乡村青年电商产业发展根基。

做得好更要做得久,如何让宁夏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牛小苗建议,制定促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政策,规范行业发展。同时,还要给予政策支持,实行市场监管与行业监管连接互动模式,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

(采写/王磊 胡玉娟 晏鹏 张文敬 雷蕾 吕金平 李茜茜 范文杰 奚冬琪)

2023-02-20 王磊 胡玉娟 晏鹏 张文敬 雷蕾 吕金平 李茜茜 范文杰 奚冬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373.html 1 数字乡村 未来已来 38,3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