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周有光的“蜗居”生活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23日   第 11 版)

刘 跃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956年从上海调到北京工作,住在北京大学旧址内为德国专家建造的一座小洋房里。他家占其中的两间半房间,一间给他母亲和姐姐住,一间由他和老伴带着小孙女住,剩下半间做他的书房、客室、吃饭间,书橱留出一半放菜碗。这半间室内还放着一张小双人床,给他儿子和儿媳星期六回来住。

小洋房建于民国初年,年久失修,透风漏雨,已经破烂不堪。居住条件虽然简陋,但周有光认为住在沙滩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离北海、故宫很近。沙滩对面就是景山公园,他清早在景山公园绕一个圈,锻炼一下身体,回来再工作,因为他的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不一定非得到办公室去。那时候故宫上午没有人,他有时花上五分钱到故宫,然后在里面写文章,那儿的环境又好,空气又好。

为此,周有光特地写了一篇《新陋室铭》描绘当时的生活状况:“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谈高干的特殊化。赞成工人的福利化。同情农民的自由化。安于老九的贫困化。鲁迅说:万岁!阿Q精神!”文中透露着他一贯豁达、幽默、乐观的性格。

1984年,他家搬到北京后拐捧胡同,住房条件才有所改善,但居住面积也仅有48平方米。

2023-02-23 刘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612.html 1 周有光的“蜗居”生活 38,61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