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慈善周刊

参与电商达800余万家,17年累计捐赠30亿元,报告指出——

公益宝贝项目:电商做公益会“上瘾”

本报记者 顾磊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2月28日   第 10 版)

2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阿里巴巴公益支持的“商业向善:百万商家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之路研讨会”在京举办。会议中发布了《商业向善:百万商家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慈善报告》,该报告梳理了阿里巴巴公益的“公益宝贝”项目创立17年来的模式特点、多重社会价值等,并对平台商家公益行为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公益宝贝”项目经过多次升级进化,打通“电商+公益”价值链,重构了公益生态。消费者每购买一件商品,爱心商家捐赠几分钱,数百万商家在每单交易中捐赠几分几角钱用于慈善项目,通过单一商家每年平均捐赠100余元的积累,800余万商家在17年的时间里为慈善事业贡献了约30亿元善款。

报告数据显示,17年来,通过“公益宝贝”,800余万商家联动约7亿人次消费者进行捐赠,约5000万人次受益。参与“公益宝贝”的电商,从2012年的24万家增长至近5年的年平均233万家,增长近10倍;“公益宝贝”达成的“交易捐”,从2012年的1.52亿笔上升至近5年的年平均83亿笔,增长54倍。

调查显示,参与“公益宝贝”的整体上是一群年轻有活力、教育背景良好、在大城市经营“美好生活”的电商主理人。他们中超7成的年龄在35岁以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店铺开设时间不超过3年,主要经营服装服饰、食品茶叶、母婴、美妆、家具家居等商品。在捐赠偏好上,教育发展、儿童关怀、扶贫济困、健康关爱和助医、救灾、助老等是最受商家关切的公益领域。

报告还通过问卷调查验证了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做公益会“上瘾”。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商家设置的公益宝贝越来越多;在问到经济形势是否影响商家参与平台公益时,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会“增加参加”或“精选参与”。这些数据说明,公益正在成为这些电商的习惯或生活方式。

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冯凌点评项目时指出,未来的互联网公益特别是以“公益宝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典型项目,要更具前瞻性和多样性,在选择空间和开发升级上对老龄和儿童群体有更为聚焦和细化的关注。

“累计的捐赠,汇聚了巨大的慈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说:“希望在‘商业向善’的实践中,加强各界联合与社会凝聚,不断提升项目,放大行善效果,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慈善的发展。”

2023-02-28 本报记者 顾磊 参与电商达800余万家,17年累计捐赠30亿元,报告指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826.html 1 公益宝贝项目:电商做公益会“上瘾” 38,82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