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财经

为提升我国科研实力继续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3日   第 10 版)

“在2022年度全国政协好提案评选中,由我和汪鹏飞委员、张德清委员、李景虹委员联名的‘关于加强国家级科研基金人才项目的提案’光荣入选,倍感荣幸。”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儒高兴地说。

“自从2003年党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国家对于科研人才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谈及提案缘由时,王春儒说,我们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来自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全都是长期战斗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对于我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所思所想掌握着第一手资料。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过去20年我国科研水平的飞速提高,极大地得益于国家和社会对于科研的持续投入,特别是以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科研投入起到了引领作用。而在这些国家级项目之中,人才项目基金是最为明亮的那颗明星。“实践已经证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这个战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力发展和整体国力的迅速提升。”王春儒如是说。

谈及国家级科研基金人才项目重要性时,王春儒说,我国国家级科学基金制始于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科学基金为中国的基础研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科学基金主要包括面向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专项基金,以及面向广大科研人员的项目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以后逐步扩大到支持优秀人才自由探索的人才基金。其中人才基金的特点是根据对科研人员前期工作的评估给予资金支持其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他举例道,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项目等等,其含金量都被社会广为认同。“现在我国许多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都曾经获得其中一项甚至多项人才基金项目,为其科研工作的进行以及人才成长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王春儒这样说。

为什么人才基金项目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在王春儒看来,一是科学创新,特别是从0到1的创新,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错,有时可能在尝试100次错误后才能获得成功,不可能在申请时就写出实验方案、技术路线、预期结果等,这样,鼓励申请人自由探索的人才项目基金有更多的试错空间,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二是同一件事,交给有能力的人能够很快成功,而交给能力差的人却可能永远也做不成。因此,主要考察人才素质的人才基金项目相对更加科学;三是通过人才基金项目的设置,可以给创造力强的人才以持续支持,有利于保持其科研工作的连续性。

“国家级科研基金人才项目的设立,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引领了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对于人才的投入。”王春儒告诉记者,近年来,不但全国各省市都纷纷设立了人才专项基金,开展“抢人大战”,许多知名企业也纷纷设立了人才专项基金,例如2022年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计划10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就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该项目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级科研基金人才项目的进一步扩大,必将引领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科学研究,助力中国科研早日进入国际前列。

但王春儒也坦言道,尽管国家级科研基金人才项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从科研人员角度来看,仍然限制太多,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主要是人才基金的规模还相对较小,资助力度也不够。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王春儒说,针对我们的提案,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均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的回复。例如,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间开始正式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围绕重点专项总体目标,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中科院强调将进一步优化“百人计划”政策,取消申报指标限制,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持续资助和稳定支持优秀人才;教育部正抓紧修订相关管理办法,研究提出关于遴选规模、支持周期的改革举措,着力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更加长期、稳定的支持,鼓励人才安心教学科研,潜心创新创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了给申请人更多机会,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不设申请次数限制,且在申请时不计入申请人当年承担项目总数限制。基金委还将积极争取更大的财政投入,稳步扩大杰青基金、优青基金的资助规模,支持优秀科研人员的自由科学探索。

“这届我和汪鹏飞等四位委员又全部有幸成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春儒满怀信心地说,作为来自科研一线的政协委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深入调研,为改善我国科研条件、进一步提升我国科研实力建言献策。今年两会,我将就中国创新药研发,以及科研人员评价的“破四唯、立新标”等政策建言献策。

2023-03-03 本报记者 李元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8950.html 1 为提升我国科研实力继续建言献策 38,9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