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原来,他们都是那束光

本报记者 刘彤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5日   第 03 版)

在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现场,我被“一束光”感动了。这束光,最初源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

“也许你们已经听出来我的发音有点不一样。是的,我是一名重度听力残疾人,听不见、听不清,导致我无法矫正自己的发音……”杨洋委员是最后一个答记者问的,她一字一句慢慢讲述着,努力让表达更清楚。

今年的“委员通道”没有了大屏幕相隔,媒体记者可以面对面和委员们对话。虽然我站在后排,但依然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位委员的表情细节,感知到他们声音背后的力量。

回顾过去,杨洋的每个求学阶段都经历了从“不收”到“试读”的过程,她上课时紧盯着老师的嘴看,久而久之,就学会了看口型。随着近年来助听辅助和无障碍环境的发展,以及国家大力推行的康复和融合教育,杨洋收获了学业上的成就,而在她的群体中,还产生了两位博士后、近20位博士,有的还去了海外留学。

更重要的是,跟过去相比,现在听障人士的就业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快递员、医生、律师、公务员,等等,很多行业都有残障人士的身影。他们也有权利去发声、去呼吁。比如,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他们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包容、更加美好,更加适合所有人的沟通和居住。

“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说到这儿,杨洋的声音有些哽咽。

那一刻,我感觉对面的她就像一束光,无声无息地闯入我的心房,散发着暖意。我想,是不是正在收看直播的观众们应该也在被“这束光”感染着……

突然,当我看到站在杨洋身边的其他委员时,我又恍然顿悟:如果说,像杨洋委员这样没有被命运眷顾、却依然乐观笑对生活的残障人士是“一束光”,那么,通道上的其他委员们,不也是一束束光,用自己所能去照耀他人、去传递信心信念、去引领前进的脚步吗?

比如,在通道上第一个答记者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长吴向东说,要让党史展览馆用好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沉浸式的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庄严神圣的殿堂里理解共产党人的奋斗和奉献,感受新时代的自豪与荣光;再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告诉我们,国产大飞机家族还在不断壮大,在打造大国重器的征程上,航空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不会停止;还有疫情期间多次“发声”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此次他以新委员的身份站在记者们面前,告诉大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承担了繁重艰辛的工作,他们是我们走出这波疫情的非常关键的一个力量,要继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站在通道上的委员们认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一束光芒。他们因为全国两会凝聚在一起,用一束光点亮更多的光——于是,变成了漫天星辰,璀璨耀眼,映照未来。

2023-03-05 本报记者 刘彤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109.html 1 原来,他们都是那束光 39,10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