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议政

星辰有梦,纵有惊险,也难抵热爱和赤诚

本报记者 修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5日   第 09 版)

和杨利伟委员相识,源自记者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超粉”心中的好奇:来开全国两会,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的他,如何了解和掌握还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在轨乘组的情况?十多天不联系,能放心吗?

“我随时可以和他们联系,能看到他们的状态,也可以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听到记者的疑问,杨利伟拿起手机,用安装在手机中的一个实时天地通信软件给记者现场做起科普,记者心中的那份好奇和“操心”也随之平稳落地。

1983年,生长于辽东海边的杨利伟在同时可以报考地方大学和空军飞行学院的双重可选项中,选择了后者。因为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份工作能带着自己像海鸥一样展翅飞翔,飞向带给人未知感的广阔天宇。那时的他,不曾料到,自己的飞行空间远不止地球穹顶,而是更广阔的宇宙太空。

“有一种生活,你没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这是杨利伟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形象大使,面对青年人,谈到航天员职业的魅力,时常分享的一句话。

对于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外界对他投以致敬目光的同时,也总对他经历首飞任务中遇到的那些“险境”心怀好奇,而他也从不避讳谈其中的细节。“因为那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飞行,说实话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安全回来大家心里都没底,因为从来没有真正的飞行验证过,我就是去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第一次飞行验证不同于地面,很多技术设计细节出现些意料之外的情况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载人飞行,首飞就成功了,对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的回答,反而给好奇的后辈探知者以迈向星辰天阙的勇气。

从最初自己执行任务时,生活工作全部空间就是一个狭小的“胶囊舱”,到现在神舟十五号乘组住在被网友称为“太空豪宅”的中国空间站,回望祖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间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杨利伟说,这正是20余年来他对载人航天事业报之以热爱的原因。执行完神舟五号飞行任务成功落地那刻发自内心的一句话,放在今日中国空间站成功建成之时,也依然能准确表达他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0到1到壮大亲历者的心境:“祖国送我上太空,我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强盛而感到自豪!为中国人飞上太空而感到骄傲!”

采访杨利伟,也让记者心生感动和感激。感谢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有机会如杨利伟一般,将年少时的梦圆。“未来像记者、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大家都有机会飞天,只要你的身体健康。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在这方面已经成熟。”

看,30年前,在我们父辈看似不可实现的坐飞机如乘火车一样便捷的梦想,如今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再过30年,我们普通人飞向太空,将不再是梦!

2023-03-05 本报记者 修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123.html 1 星辰有梦,纵有惊险,也难抵热爱和赤诚 39,12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