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对提案的关注是我的本职和责任。今天,我打开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在已提交的近5000件提案中,输入“数据”查询显示为1531次,输入“数字经济”查询显示为257次,输入“数据要素”查询显示为98次。这些数字的背后又蕴含或释放出哪些信息呢?
我关注到,近几个月内,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颁布了两项与数据关联的政策,一是2022年12月颁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二是2023年2月27日颁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两个最高级别的文件无疑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在我熟悉的研究和运营数据的委员中,他们的提案大多与数据赋能有关。屈庆超委员提交“建立全国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平台”的提案;蒋颖委员的提案关注“强化人工智能全面应用能力打造双智驱动格局”;谢京委员根据海南自贸港实际提交了“支持海南探索国际数据中心试点建议”的提案,等等。他们的提案和建议从另一侧面佐证,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今年我的提案也与数字经济相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9年,并取得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3大突破基础上,数字经济引领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构建数字贸易港,让数字京津冀成为高质量协同发展新引擎。提案提交的同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我想,这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的战略部署。
(委员记者系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邀请支持:本报记者 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