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但同时,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供应链在极端情况下的韧性和健壮性有待加强。多数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底层数字基础设施层面,企业普遍使用多朵云,对于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的多云管理有持续需求。
在新发展阶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已势在必行。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建议,加快实现国产化“真替真用”,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加强对“多云多芯多活”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支持。同时,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和整体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
国产化的“硬骨头”:
关乎业务连续性和经济成本
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持续茁壮成长,是我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写照。数智供应链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一辆汽车大概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其背后是上千家零部件生产企业组成完整供应链体系,协同上千家零部件厂商生产、供应,靠人力是不可能实现或是不可能高效的,这需要数字化的手段实现高效协同。
在探索、推进数字化升级转型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兼具实体属性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在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积极服务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升级和降本增效,努力为促进实体经济加快数字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路径。京东就是其中的代表。京东自营的商品数量超过1000万种,而库存周转天数仅30天左右,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支持如此大体量的商品高效流转,不仅仅依靠京东超1500个仓库构建的物流设施,更依赖于京东所建立的数字基础设施,在一端支持大规模的用户访问,另一端支持供应链的自动化。京东供应链效率的提升,更带动了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升级,帮助上下游伙伴降本增效。
近年来,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按下“加速键”,供应链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而柔性灵活、随需应变的供应链软件体系仍有待加强。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过程,对产业的硬件给予较多的关注。实际上,产业的软件发展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方面的差距也亟待去着力弥补。
保障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是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其中,国产化的产业数字基础设施是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基石。然而,许多企业在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面临“不敢转”的挑战。首先,完整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成本往往较高,与传统基础设施适配的工作量极大;其次,部分国产化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如果将关键系统和应用直接替换成国产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对于业务持续性方面有一定顾虑。
随着新型数字应用的蓬勃发展,企业对数据安全与主权的考量持续提升,多云成为企业数据中心部署新常态。据《2022年云状态报告》显示,89%的受访企业在IT架构上选择多云战略;德勤最新发布的《多云白皮书》也显示,企业在享受云带来的敏捷、创新以外,也要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和痛点。绝大多数企业不能简单地抛掉已运行多年的系统,重新在云上搭建新的平台,需要带着多云的思维来改造、构建IT系统,支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曹鹏认为,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要能够支持企业渐进式完成国产化替代。依托多云多芯多活的技术架构,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向下兼容国内外基础设施,包括ARM的鲲鹏、飞腾和X86的海光等芯片;向上适用多场景产业应用,包括安全、数据库、中间件、协同软件等。同时,通过一次适配即可达到多云落地、稳定运行,代替复杂的交叉调试过程,进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借助开放的技术能力和生态资源,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要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基础设施,便捷纳入新型技术设施,在国内外数字基础设施之间无缝切换,筑牢全球竞争力。
借鉴“首台套”经验,
渐进式推进国产化“真替真用”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和历练,国产化应用才能从“可用”向“易用”“好用”迈进。
为了降低风险,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在多活的状态下,可以帮助企业在小范围内先尝试国产化替代,证明可行后再扩大替代品类和规模,推进全方位的国产化,避免因技术方案问题导致业务停顿而浪费时间和经济成本。
渐进式推进国产化替代已成为行业共识,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也曾有过“首台套”的先进经验。朱宏任曾公开表示,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的应用,国家采取了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政府加以推动支持的措施。对于运用国产“首台套”设备的企业,国家给予保险的补贴,有效分散了企业的风险。“所谓供应链的韧性是一种抗打击能力。高弹性、高可用,在极端情况下的调度和健壮性,是对供应链韧性非常大的挑战。国产化替代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不断应用中才能不断自我迭代、提升性能。”朱宏任说。
曹鹏认为,渐进式的国产化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上云,上线产业级云操作系统。第二步借助操作系统,对接各类国产化替代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系统和应用,一旦证明方向可行,再持续增加国产化份额,逐渐完成从小规模试点验证,向大规模真替真用转变,把国产化的整套系统真正用到生产环境里。
渐进式替代首先可以保证国产化的安全可控,避免单点的国产化选型风险;其次,可以提供真实的产业场景,帮助打磨国产化的软硬件,帮助国产化体系不断升级迭代;最后,可以节省经济成本,用小成本投入尝试国产化替代,避免错误方案导致业务停顿产生损失。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企业都在进行渐进式的国产化试点尝试。以京东为例,大规模产业级的“真替真用”已成为现实。京东80%的应用支持在国产化基础设施上稳定运行。京东云全面支持京东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业等多元化业态场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与主流云厂商、72个大型数据中心、近百个边缘数据中心、数十万智能物流终端的统一调度管理,高效保障了京东双十一等各类复杂场景安全稳定运行。
在能源领域,京东云为中海油提供云舰混合多云平台,通过多云容器集群方式,集成了中海油已有的基于鲲鹏ARM架构、海光X86架构和飞腾ARM架构的基础设施,并向上输出大规模容器集群能力。同时,自主可控和基于开源的分布式中间件,同时通过链路跟踪、稳定性管理等工具提高分布式中间件监控运维能力。
在金融领域,京东云为长城证券大大缩短了国产化试点摸索周期——前期支持基于X86的非信创与信创资源池并存,使业务系统的信创改造暂不涉及CPU架构变化,减小一次性多个业务系统同时改造的投入压力。
在智能制造领域,京东云携手江苏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移动正式启动“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项目建设。该平台打通了供应链两端的环节,一方面通过对消费端大数据建模分析,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聚合云端,再将订单聚集在平台上,统一下发给工厂,另一方面通过拆解产能,把产品拆分为各个零部件,之后通过生产工艺标签匹配,找到本地以及省外等地区的生产力,帮助企业用尽、用足剩余产能。为传统企业数智化转型打开新通道与新模式,有效促进全要素流通,破解了企业发展痛点,提升常州区域经济竞争力。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创新发展将助力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产业增长新动能有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