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现场·故事

让首都“航天名片”更亮更美

本报记者 孙金诚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14 版)

沿北京南中轴路三营门公园东行两公里,有一幢看上去不是非常起眼的建筑,但里面却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及返回舱主伞、火箭发动机等馆藏。这里就是中国航天博物馆。

“中国航天博物馆是国内成立最早、亚洲地区最大的航天科技专业展馆。”说起中国航天博物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感情。

“现址展陈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无拓展空间,无法全景展示中国航天历经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走向世界和辉煌跨越等阶段。”王小军表示,目前,很多航天大型展品、珍贵文献无法展示,只能以点代面,力求突出,与国家级博物馆的社会形象以及中国航天的战略定位不相匹配,且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航天博物馆在展陈面积与藏品数量上亦存在一些差距。

另外,中国航天博物馆周边道路狭窄、人流车流密集,在交通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直接影响到其社会影响力和接待能力。

为中国航天博物馆再选新址,成了王小军的第一件提案,呼吁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建立工作专班,加快推动中国航天博物馆规划选址工作。

“有了这个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近距离接触我们的大国重器、大国利器,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激励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兴趣。”王小军说,他至今还记得,曾经有一位残疾人在博物馆参观之后,留言写道:“我虽然双目失明,但是通过双手触摸,心里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为国家的强盛感到自豪。”

2023-03-09 本报记者 孙金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577.html 1 让首都“航天名片”更亮更美 39,57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