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广告

中化环境:

打造“两个循环” 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22 版)

《新闻联播》对中化环境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进行报道

中化环境扬州化雨青山污水处理厂项目

浙石化250000吨/日膜法海水淡化工程 国内石化行业代表性膜法海水淡化项目

贵州天柱项目 国内代表性化工渣场修复项目,系统解决渣场固体废物、污染土壤及污染水体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环境)是依托于全球最大综合性化工企业中国中化而组建的具备深厚化工行业背景的专业环境公司,是中央企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中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自成立以来,中化环境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肩负保障提升集团主业、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国有环境治理企业。中化环境基于党管企业的政治优势、中国中化产业基础,发挥化工技术与环保技术耦合潜力,以聚焦绿色化工、发展工业循环为主,同时探索绿色农业循环,构建“三段三化两循环”发展模式,探索“工程+运营+咨询+系统解决方案”商业模式,成功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助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持续贡献中化环境力量。

依托化工产业背景

扎实推进绿色工业循环

多年来,中化环境坚持“市场出题、技术破题”原则,构建以园区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工业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和服务模式,依靠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一批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共性难题,为提升国家环境系统治理特别是工业环保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化环境深耕重点产业园区,以核心技术及运营能力优势,为企业解决工业废水处理难题。其中,扬州化工园区污水处理项目居国内农药园区项目首位,中化环境通过恢复性和提升性改造,各项排放指标实现100%达标,降低处置成本30%以上,凭借国内领先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获评国家生态环境部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以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中化环境开展了大量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成为国内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领域迅速崛起的新锐力量。例如:成功实施四川张化项目、贵州天柱项目中央环保督察项目,其中张化项目以“全量处理、安全处置”为技术路线,彻底解决固废堆场历史遗留问题,正式通过国家“推长办”销号验收;贵州天柱项目采用新型固化稳定化药剂,为业主节省投资1亿元以上;在固废资源化领域,中化环境在辽宁沈阳、安徽阜阳、宁夏中卫等地建成集收运、贮存、焚烧、物化及污水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处置中心;建设运营的沈阳再生资源产业园成为辽宁省危险废物应急处置中心之一,是中化环境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废气治理和节能领域,是国内首台RTO(蓄热式热氧化器)技术的发明者,也是国内首个RCO(蓄热式催化氧化器)技术的应用者,拥有3项核心资质、63项国家专利,参与起草《石油炼制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推进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化、标准化进程;在环境监测领域,成功开发了适应于多种类型化工企业/园区复杂场景的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创新性解决了复杂模式下多业态在线环境监测的技术难题,首次构建了集团统一的环境在线监测规范体系,实现了污染异常排放的闭环管理。项目成果已在全集团各层级广泛应用,弥补了在线监控管理空白。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积极探索农业循环

结合中国中化生命科学产业基础,中化环境以农业废弃物综合整治、重金属农田修复、盐碱地治理及黑土地保护为核心,探索构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及业务模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中化环境聚焦吉林省西部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修复业务,快速掌握盐碱地修复技术体系,完善土壤修复技术链条,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发挥地方企业优势,高质量开展大安市龙海灌片盐碱地修复项目(2000公顷)示范项目;此外,中化环境打造以甜高粱种植为核心,精深加工、种养结合的盐碱地旱田开发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盐碱地植物生态修复+修复植物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碳”循环,助力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在有机固废资源化方面,中化环境建设有机固废资源化集中处理示范中心,打通农业有机废弃物循环产业模式,促进种养循环,构建全域治理模式。在内蒙古林西县,中化环境种养循环示范项目构建了适用于北方农牧结合区域特色的种植、养殖产业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开展建设收储运体系和资源化加工设施,利用生物科技将废弃物还田。

发挥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作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化环境在全面落实“保障提升集团主业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同时,高度重视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坚持技术立司,持续花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注重整合关键核心技术,逐步建立起完善、高效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奋力书写好工业环保国家队这篇文章。

中化环境已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部/行业级技术研发机构;组建中国中化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形成“1个中心总部+5个分中心+N个中试基地”的开放创新平台;多年积累下,企业共获得过1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中国专利奖。先后入选国家“科改示范行动”企业,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中化双创示范基地”。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化环境汇集了一批以院士领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拥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行业大师、3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1人,中高级职称占比超过55%。技术人才的不断聚集有效补充了公司核心战略科技能力,为打造中化环境的综合竞争优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中化环境建设合作共赢的科研创新机制,通过联合各方面的优势,创新合作、研发和运营的方式方法,激发内外部各类主体创新积极性,形成环境产业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中化环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公司重大战略落地和生产经营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中国中化产业发展需求,中化环境持续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积极迎接挑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挥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的作用,为产业升级重塑奠定基础,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023-03-09 中化环境: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637.html 1 打造“两个循环” 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39,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