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本报特邀评论员 倪闽景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0日   第 05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这段话从战略高度指明了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改革方向。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大批拥有“四个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我们的孩子们拥有“四个自信”,我国未来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才会变得更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够实现。

在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今天,如何把西方文明成果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制架构、学科建设、课程架构等方面超越西方教育的架构模式,超越西方教育分科模式、西方班级授课制度和西方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形成有自己特点、世界认可的高质量新教育体系,已经十分迫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要超越世界先进水平,首当其冲的是教育改革先有新的突破,否则教育的跟随性必然导致科技与文化创新的跟随性。

当前全球学校教育依然是西方工业革命时代形成的基本模式,其特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文思想基础上,为几百年工业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但把人作为工具的功利性和精英化教育的导向,也带来了教育形式的单一化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机械化,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新阶段。现代社会需要激发个性活力,不断丰富教育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让孩子们更有创造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屹立不倒,其深厚的文化力量具有世界性和先进性,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要求我们把握教育主动权和话语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教育体系。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求同存异、以人为本,传统教育当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和书院模式,在现在的教育系统如何得到充分体现?西方文明成果用怎样的方式呈现,才能使孩子们在掌握其先进的科技、理性、人文光辉的同时,增强孩子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一个时代的大命题。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以世界先进的人文和科技成果为线索,形成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教育优势和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新课程架构和教育教学内容、理论,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个新的教育架构,必定会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其逻辑是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来实现教育的引领性和全球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会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明确航向,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形成创造新价值、协调矛盾困境、承担责任三个未来社会最需要的素养,能够以更自信、更强大、更中国的精气神,傲立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世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

2023-03-10 本报特邀评论员 倪闽景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661.html 1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39,6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