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议政

“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0日   第 07 版)

2022年7月,苗圩委员(左二)带队开展“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民主监督性调研。(资料图)

■委员简介

苗圩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习语回响

● 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一直在想办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我们大力提倡创新创造创业,既离不开中小企业,也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强调

●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保障本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2022年9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致贺信时说

●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必须要提前做好产能的准备。”2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专家媒体交流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的回应顿时让新能源汽车话题热度飙升。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稳定国内经济大盘的作用尤为重要。它的稳定增长将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我们一定要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底气与信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苗圩笃定地说,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更是充满信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提信心稳预期?对此,苗圩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抓关键: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记者:大家很关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个问题为何如此紧迫?

苗圩: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完备产业体系优势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正是由于我们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我国才能够迅速构筑起“防波堤”,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疫苗以及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还要下哪些功夫?

苗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强调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把握、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谋划。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和优化,扎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第一,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尽快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应用牵引,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坚持系统思维、用好系统工程方法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目前,传统产业占到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是稳增长、稳就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维护我国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托,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对传统产业的地位作用有重新的认识,切实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完善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

第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产业链供应链能否顺畅运转,“链主”的作用十分重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首先要抓好龙头和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在产业生态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产业链供应链要安全稳定、制造业要由大变强,必须培育一大批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其次要发挥中小企业在强链补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三是当前特别要落实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大企业应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在这方面,央企和国企应该带头。

第四,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长远和根本之策就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程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要发挥以改革促发展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畅通物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推动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实践证明,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供应链越开放越安全。自立自强不是自己关起门来搞。要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强化国际化思维,紧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到中国发展。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国内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保基础:延续阶段性惠企政策让中小企业无后顾之忧

记者:近几年,您一直关注中小企业发展。能跟我们讲讲原因吗?

苗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我们需要自觉把中小企业工作放到“两个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这几年超预期因素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小企业遇到了更多更大的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记者:中小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该怎么认识?

苗圩:这么说吧,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统计局专门做了研究,得出了可量化的明确结论,用一连串数字向我们展示了两者紧密的联系。

我们从这组数据看:中小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正相关。省级层面,中小企业数量、营业收入、从业人员3个指标每增长1%,本省生产总值(下称GDP)将分别增长0.12%、0.14%和0.24%。地级市层面,小微企业数量每增长1000个,本市GDP将增加1.43%。这些数字足以证明“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

记者:当前,中小企业主对融资有很高期待。怎么解决中小企业“钱从何来”的问题?

苗圩: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几年,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复杂因素冲击,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受到较大影响,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等问题更为突出。有关部门和地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小企业经受住了外部考验,体现了极大的韧性和极强的活力。

在我看来,对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实施的一些阶段性惠企政策,应保持连续稳定,做到能延尽延。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一些服务业中小企业可以加大贷款展期、续贷支持力度。

记者:近年来,专精特新可谓热词,频频出现在各种政策文件中。政策初衷是什么?

苗圩:企业深耕细分领域,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是成功企业的“秘笈”。反过来,见异思迁、多元化经营是许多失败企业的共同特点。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更应该心无旁骛地聚焦主业把企业从小做大、由大做强,做成“单项冠军”,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初衷。

增变量: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记者: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最大变量。2012年,我国数字经济所创造的总量是11万亿元,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达到45.5万亿元。您怎么看这个趋势?

苗圩: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性、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清晰完整、分工明确的实施路径,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命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的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趋势。您如何看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前景?

苗圩: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2.1%和73.0%。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300个城市、连接18万家工业企业。全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70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突破40万个。“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记者:下一步,如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能否分享一下您个人的建议?

苗圩:一是大胆破局数据要素价值化难题,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研究推进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数据要素特点的制度体系和流通平台,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生态系统,畅通数据交易流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合理分配数据要素收益,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突破。二是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谋划布局,持续推进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科技创新,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培育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等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发展及应用推广示范区,在基础好的优势领域加快培育一批龙头带动企业。三是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大力度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记者: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也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您对人工智能前景怎么判断?进一步讲,您对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发展,有什么期待?

苗圩:算法、算力和数据是驱动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三驾马车。在算法理论方面、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计算等方面的突破和应用,使得算法的复杂度指数级增长,先进制程发展和应用效果越来越好。算力方面,未来几年随着芯片工艺的改进,算力将持续增长。如果量子计算突破了,可能又会给人工智能发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数据方面,随着5G的普及,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高质量的海量数据还将持续积累。数据将成为未来十年驱动人工智能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近期火爆的ChatGPT,其背后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支持,算法使用的参数达1700多亿个,训练用的数据集规模也是空前的,训练和服务过程中的算力需求也非常大,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典型案例。

未来十年,产业界要做的事情,主要还是去拓展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中的应用场景。我国市场空间巨大、数据资源丰富,这些比较优势要善加利用,一定能做大做强我们的人工智能产业,繁荣数字经济。当然,对科技界来说,还是需要着眼20年、30年的长远目标,寻求在基础理论方面突破,为更长周期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023-03-10 本报记者 李元丽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674.html 1 “我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39,6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