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委员好,稿子第二段有一处修改,已经发到您的微信……”记者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沟通完新闻稿情况,刚挂上电话,一旁的同事便凑上来好奇地询问:“李委员视力有障碍,邀请他做本报特邀委员记者,是否有些强人所难?”
“看来你对残障人士的世界还不太了解啊!依靠日新月异的科技,很多视、听障碍者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而且在社会上承担着很多重要工作,平时也要写大量材料的。”记者“科普”着如今科技如何打破残障人士沟通壁垒,吸引来更多平日不太关注这一领域的同事。
记得初识李庆忠委员时,他边和记者聊着提案,手机里的语音辅助程序边飞快念着微信里的各种提示。记者根本听不清在说些什么,但李庆忠却快速且精准地在微信里找到提案内容发了过来。
“疫情这几年,和李委员在手机上联系得比较多,有时候我都忘记了他有视力障碍。”听到记者的介绍,同事频频点赞如今的无障碍环境发展。
以前,他出行从来不敢考虑打车,“因为就算空车停在旁边我也不知道,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李庆忠说,如今网约车软件和服务让他的出行感受到极大便利。对于视障人士而言,购物也是件麻烦事,现在超市的手机应用软件可以送货上门,网购平台可以为视力障碍者描述商品细节,不满意还能无条件退换货。
在记者联系的全国政协委员中,不止李庆忠感受到了科技为残障人士带来的幸福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也有相似的感受。
近年来,一些科技公司推出一系列语音转文字的工具和产品助力听力残障群体。“我们可以使用语音转文字来帮助自己听,手语朋友、言语残疾朋友还可以使用文字转语音,来帮助自己说。”杨洋说,她3年前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接听电话也不再是难题。
“现在听障人士的职业类别得到了极大拓展,从过去的传统行业,延伸到现在的医生、律师、公务员等各行各业都有我们的身影。”杨洋动情地说,终身康复和更新换代的辅具让更多残障人士在自己热爱的行业行稳致远,她期盼着更多高科技产品为残疾人朋友的便利生活带来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