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声音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1日   第 14 版)

“科技强国,也必须是产业强国、制造强国。”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对此深有体会。今年,他带来多件提案,既有对科技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的系统思考,又有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细节关怀。

在王桂林看来,企业处于市场最前线,是新技术需求的最先捕获者和最终应用者,应推动科技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目前,我国在通信、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涌现了一批科技龙头企业,但数量还不够多,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产业链带动能力不强。

为此,他建议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项目资助机制,支持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需求凝练和组织实施,成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全球竞争中占先机、赢主动。同时,应突出骨干作用,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在产业链跃迁中“挑大梁”。鼓励企业从跟随式的逆向创新向引领式的正向创新转变,致力技术、产品、标准、品牌创新,创造更多“世界首创”和“单项冠军”成果。

来自工业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的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也持类似观点。今年,他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加快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应用国产替代。他说,实现机器人产业自主可控,特别是加速推进中高端领域机器人国产替代刻不容缓,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应对国际巨头技术封锁、遏制我国高端制造发展,实现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安全需要。他建议,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通过市场应用加快迭代进程,加快突破机器人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在中高端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现国产替代的应用场景和示范案例。

同样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则建议构建国家实验室开放式体系,提升中国科技战略力量。他指出,作为基础研究“国家队”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研体系中的“定海神针”,体现我国科技战略力量的水平,是打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尖兵连。

然而目前,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缓慢,运行水平不高,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成果偏少。王理宗建议由科技部牵头,加强实验室系统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加强各实验室的规划统筹与协同发展。并设立国家实验室引导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扩充资金的来源渠道。他特别强调,要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开放系统。实施“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战略,推动实验室实现可持续运转,激发科创生态活力。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表示赞成。他进一步建议道:可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需求清单采取严格的调研筛选制度,对科研项目采取揭榜领题、赛龙夺锦制,设立国家级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用风险投资制代替奖补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制造领域,驱动重大科研创新的实效性,推动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无论从政府部门目标,还是从企业发展实际,或是从行业协会角度,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委员们皆期待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2023-03-11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851.html 1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39,8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