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赵晓晨建议:

打造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特区”

本报记者 王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2日   第 16 版)

★新闻背景

长期以来,行业性科研院所发挥贴近产业、扎根行业的突出特点,聚集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制成为科技型企业后,转制院所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自身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对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有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晓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视转制院所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弱化的现象,解决转制院所公益性研发体系“定位”“布局”“激励”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赵晓晨说,随着转制科研院所企业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提升自身经济实力方面,在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等“公益服务”方面作用出现弱化,不能很好满足当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求。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后,研发活动多数聚焦自身技术升级的需要,共性技术研发投入大幅减少;在研发软硬件建设方面也普遍存在“不想投、不敢投、投不起”的问题,关键研发设备的更新迭代缓慢。与此同时,企业中从事共性技术研究科技人员面临既无稳定科研经费来源、又难以享受成果转化收益的困境,创新研发内生动力不足。

为此,赵晓晨建议梳理中央转制科研院所共性技术研发体系的能力清单、人员名单、资产表单,明确清单内机构资产及人员的公益属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资产管理、资源投入的管理体系,打造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特区”。

“择优选择一批研发基础较好、综合研发实力强的中央转制科研院所,优化重组或新组建若干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共性技术国家级研发平台。面向行业‘卡脖子’技术领域,形成攻关任务清单,依托这些平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赵晓晨提议。

此外,赵晓晨还建议,探索建立转制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享机制,合理授权放权,赋予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的定价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方面更大的主动权。

2023-03-12 本报记者 王硕 全国政协委员赵晓晨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9978.html 1 打造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特区” 39,97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