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护黑土这‘耕地中的大熊猫’,已成为国家层面的共识。”说到这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吉林省委主委、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冷向阳话锋一转,“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东北黑土地的质与量正不断下降,其中土壤侵蚀最为关键,如果不加重视,将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原因来自多方面。冷向阳介绍,黑土区本身就容易发育侵蚀沟,再加上风力、水力和冻融作用,土壤侵蚀机理更为复杂。同时,机械化耕作等人类活动也使得黑土区土壤结构变差,并出现坚硬的犁底层,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和格局……
“土壤侵蚀防治工作的第一步——先摸清家底,建议自然资源部门加强黑土区土壤相关调查和研究,制定高精度黑土分布图,掌握黑土区土壤最新数据。”冷向阳说,其次,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耕作制度和保护措施。
例如,在热量条件较好、地温较高的南部地区(如吉林西部),可推广免耕和秸秆还田措施;但在热量条件较差、地温较低的北部地区(如黑龙江北部),同样举措则可能导致出苗晚和作物减产,要根据坡度选择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等。
“我们还要加强退化土壤的肥力提升技术研发,建议科技部门支持基础研究采用分子技术、生物技术等世界前沿科技,研发提升退化土壤的肥力的新技术,并结合室内模拟和大田实验,研究侵蚀退化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机制,进而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地区研发不同的肥力提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