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科技时代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全国政协委员 王瑞军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6日   第 07 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充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与组织动员能力,实现核心技术创新领域的关键性突破,从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已迫在眉睫,需从多个角度精准把握、积极推进。

新型举国体制应新时代需要而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新的科研范式积极应对。传统科研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线性经典范式,新兴科研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指数性的新的科研创新规律,研发与产业的距离非常短,甚至直接催生新的产业。

传统科研主体主要是科学家、工程师,新兴领域科研主体最大的变量是增加了企业家,同时,投资者、创业者、技术经纪人对科研的目标和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科技正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迈进,需要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研究;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需要海量资源持续性不计回报地投入;科技发展中还可能带来科技伦理、非传统安全方面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等风险和挑战,这些都需要国家间才能协调解决。

举国体制也是国外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组织方式。纵观全球科技创新强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无一不深刻介入了科技创新之中,政府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具有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丰富经验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科技经济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领域成功的重要秘诀就是采用举国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调动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取得了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高铁建设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奠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

新型举国体制的丰富内涵和主要特征

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根本保证。

二是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战略要求。

三是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制度。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之要义,就是要发挥市场在新型举国体制中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手段,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的优势,达到传统举国体制无法实现的投入低、效率高、效益好的效果。

四是创新治理现代化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是对传统举国体制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新思路新目标新机制,新思路体现在从政府作为唯一管理者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转变;新目标体现在从以技术跟跑战略为主转变为以实现技术并跑和领跑为战略导向,不仅关注技术的突破,同时注重市场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新机制体现在强调多元开放,在市场竞争下建立更高层次上的开放创新机制。

新型举国体制的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一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领域。要聚焦当前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梳理美西方对我进行技术封锁的核心领域;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要聚焦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具有重大作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

二是提高综合施策能力强化政策引导作用。要综合运用科技立法、战略规划、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政策手段优化资源布局;要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赋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充分的科研自主权;要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要切实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建设,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科研伦理要求的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

三是改革完善举国体制配套保障的体制机制。在资源筹措上,除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外,要建立多元融资与退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在组织管理上,要建立高效协同、权责明晰的组织管理机制,重大战略任务建立“军令状”制度,将责任明确到部门、地方、单位和个人,并赋予相应的组织权,层层明确,不留模糊地带;在项目管理上,要建立常态化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引入了市场机制,通过招投标制度公开遴选项目承担单位;在激励机制上,要平衡科研人员的家国使命和个人荣誉,尊重人的创造价值,帮助科研人员在推进国家科技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是改革政府职能推动市场机制健全发展。实施好新型举国体制,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最核心的在于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实施鼓励产业创新发展的综合性政策,组织力量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衔接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机制,畅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通道,打造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最佳场景。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新治理结构

一是形成横纵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要充分整合中央部门的职能和政策协调力,中央要强化统筹协调能力,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出台目标一致、相互衔接的政策体系,避免创新“孤岛”现象。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统筹整合,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集中,最大限度集中优势资源。

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科技领域国家与地方财政事权和责任划分改革。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打开大门搞创新。

二是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布局建设战略性支点力量。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新兴交叉前沿领域,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性科技力量,适应未来科学发展需要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大协作的科学发展范式。

三是针对“卡脖子”技术和突发事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要不断探索实践“体现国家意志、聚焦战略目标、强化政府主导、依靠市场机制、突出企业主体、协同产学研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要瞄准我国“卡脖子”的高技术领域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的战略布局,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系统安排。针对突发事件或社会焦点问题,要以快速响应实施科技创新应急专项,帮助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渡过难关。

四是在产业应用领域强化深度政产学研用结合模式。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面向市场的产业应用领域,要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引导作用,搭建产学研创新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作者系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2023-03-16 全国政协委员 王瑞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280.html 1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40,2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