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营周刊

如何更好实现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17日   第 05 版)

初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乍暖还寒。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一家肉牛养殖园区内,工人们正驾驶着拖拉机添草加料,棚圈外一辆辆满载肉制品的货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中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这片曾被联合国评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苦瘠之地,通过“精准扶贫”挣脱贫困泥沼,如今养殖业发展热火朝天、枸杞葡萄色彩斑斓、村民生活有滋有味。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工商联主席何晓勇把目光投向这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广大脱贫地区,尤其是昔日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部分脱贫户发展能力还较为脆弱。比如何晓勇关注的红寺堡区,总人口23.5万人,其中移民就有19.7万人,占总人口的83.83%。

“由于红寺堡区建区时间较晚,基础底子较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还比较落后,移民群众脱贫的基础还不牢固,人居环境等多数指标完成质量不高。”对于未来的发展,何晓勇有着一丝担忧。

同时,记者了解到,作为市辖区,红寺堡区在涉农政策如农业基础设施、水利、种植养殖等方面不能享受县地政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困难,地方财政负担较重。

何晓勇为此以提案形式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将宁夏红寺堡区作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联系调研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点解决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情的要求,给予工作上的指导和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给予红寺堡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目扶持,提升红寺堡区发展内生动能。

“也可以把国家推进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思路措施先在红寺堡区试点,把红寺堡区建成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示范区,为全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于红寺堡区更加美好的未来,何晓勇充满希望。

2023-03-17 本报记者 范文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325.html 1 如何更好实现乡村振兴? 40,3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