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往五年工作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部分,提到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深入实施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帮扶”。当前,发展产业、稳定扩大就业已经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特点。例如,农产品资源多,但优势产品少,深加工产品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带动性龙头企业少,总体上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基本都存在产业链过短,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问题,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以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民族地区产业转型中做大做强的方向和目标,但民族地区各个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传统经济总量小,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民族地区要实现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从产业发展和拓宽就业出发。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继续加大东西部协作,通过资源优势互补,积极地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扩大车间生产规模,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吸纳更多农村家庭劳动力实现就近稳定就业,切实激发群众就业致富内生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绿色有机高效现代农牧业。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要突破口,以促进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快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绿色现代农牧业示范地区。加强家庭农场的培育和扶持,促进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建设一批有良种供给、有种养基地、有农机服务、有订单销售、有加工储藏场地设施的“五有”标准合作社,不断提升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户集约化生产和对接市场能力。
积极发展和扶持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围绕特色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立足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农业科技力量入驻产业园区或对接经营企业,加强科技服务和创新。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做优做旺高附加值高层次服务业。引导有条件的乡村成立旅游公司,确保村民,尤其是脱贫易致贫户和边缘户能有效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从中获利,推动乡村旅游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通过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也是促进就业的途径之一。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65.22%,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各级政府可以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本级安排资金,设置民族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等方式提升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产生出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