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周刊

探秘高黎贡山 听森林“讲述”自己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硕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3日   第 06 版)

记者一行体验自然教育课程

有人说,一棵树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从树中能看到一个世界。3月21日,是第11个世界森林日。这个节日的设立旨在呼吁公众关注森林、保护森林,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

在纪念世界森林日之际,记者跟随由全国关注森林执委会办公室组织的“关注森林·聚焦生物多样性”全媒体采访组走进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一次自然教育课程,听森林“讲述”自己的故事……

两块“招牌”背后的变迁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传承,这里又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人类的双面书架”……

它拥有高等植物5700余种、动物2700余种,是1980年以来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灵长类动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世界最大的杜鹃花——大树杜鹃、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种类人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均生长、生活于此。

在保护区南段西坡中下部,有个叫作林家铺的地方,此地曾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一个古驿站,因一户林姓人家曾在此开设马帮休息的铺子而得名。

这里也是高黎贡山植被垂直带谱自然景观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据调查,在林家铺周围5平方千米内,分布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莲、水青树、野核桃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珍贵药材,以及羚牛、菲氏叶猴、白尾梢虹蜼、小熊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如今,在古驿站附近,坐落着一座小院,院门左边挂着“高黎贡山林家铺科研监测站”的牌子,右边挂着“林家铺自然教育基地”的牌子。

指着两块“招牌”,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副局长黄湘元介绍说,这体现了保护区从建立至今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起初,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对偷砍盗伐、偷捕盗猎行为的查处、执法。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护区的职能逐步转为森林防火、日常巡护等资源管护行为。再后来,扩展到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以及社区发展上。

黄湘元说,现在的林家铺,“是向公众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扇窗口,也是与公众共享成果的一个平台。”

如何去理解?跟随着管护区的工作人,采访组一行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走进了林间……

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闭上眼睛,仔细去倾听你能听到多少种声音,用心记下来,绘制出你的声音地图……”3月16日,一堂自然教育课在林家铺附近的一片密林中“开讲了”。

“我听到了3种不同的鸟叫。”“我听到5种。”“还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脚踩断地上枯枝上的声音”……分享者或名叫“大象”,或叫“云猫”,还有“小猫熊”“娑罗树”……

“在山林里,我们都要忘记自己在外面的姓名、职位,去呼唤别人的自然名。”课程伊始,带队老师“蜗牛”让每个人都为自己取了独有的自然名,并互相作了自我介绍。

“蜗牛”本名陈映宝,他是云南腾冲蜗牛户外运动策划公司的讲师,在高黎贡山从事自然教育已有5年的时间。“与许多教育注重‘灌输知识’不同,自然教育导师更多是注重引导体验和分享,让参与者走进自然,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来认知、探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奇妙,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于是,在“蜗牛”的引导下,神秘的高黎贡山在记者眼中变成了这个样子——沿着崎岖的林间小路,脚下踏着经年累积起的厚实树叶,土地松软而有弹性;阳光透过两旁高大乔木层叠的枝叶散落下来,斑斑驳驳;身边是形态各异的植物,似乎并不起眼,但它们的名字却往往出现在珍稀动植物名录中;一棵看似普通的树上,苔藓、藤蔓、菌类、多个鸟巢……汇聚着几十种生物,构成一个繁杂的生态系统……

“前面那棵就是大树杜鹃。”在自然导师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高黎贡山的特有树种——大树杜鹃的真容。

据介绍,该树种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分布在高黎贡山海拔21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经调查现有成年株仅1200多株。由于野外生长的大树杜鹃自然更新较困难,近年来,为加强大树杜鹃极小种群的拯救保护,保护区繁育了苗木2000多株,并在林家铺实施回归种植,目前长势良好。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保护区为掌握不同乡土树种开花结实等物候期,2005年以来,在林家铺确定了1条采种母树物候观测线路。通过选定这条线路上的60个树种,每21天开展物候观测1次,连续监测3年,从而掌握了它们的物候期,并开展了相关育苗试验,成功繁育出42种乡土树种苗木,在保护区周边区实施原生植被恢复造林试验1530亩。

自然教育促进社区发展

沿路走着,大家拍下了许多照片想分享给远方的亲友看。看着大家的兴奋劲,另一位自然教育导师“小溪”并不意外。“这就是森林的魅力、自然的力量。”

“小溪”真名陈映照,她是保护区的高级工程师。从2016年起,她和同事们已在林家铺自然教育基地开展了113期自然教育课程,收到了许多热烈的反馈。“而且自己的认识也在加深。”

“过去看到一棵树,我只会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树。但从事自然教育之后,我会引导大家去思考它与周围的关系。”陈映照举例说,“一些植物,在果实还不成熟时,是有毒的;但到成熟以后就没毒了。这其实是它对自己的保护。因为种子是需要传播的,如果还不成熟就被动物吃了,传播出去也不能发芽长大。于是,它慢慢进化出这样的生存智慧。而我们,是去引导参与者懂得并向自然学习这些生存之道。”

同时,在工作中,陈映照也认识到自然教育对社区发展的作用。

“一次给本地孩子讲课,让他们说出高黎贡山上有什么特殊的动物?结果不少孩子回答,有小鸟、小兔……”陈映照感慨,“本地人也需要自然教育,只有多了解自己的家乡,才能对家乡有更深的感情。”

于是,陈映照和伙伴们开始注重在保护区周边培养自然教育人才,并成立了腾冲市珍稀动植物保护协会,有不少学校的老师、社区青年以及有经验的护林员加入其中。

据了解,在多措并举之下,如今保护区范围内已成立了百花岭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潞江镇赧亢白眉长臂猿共管会等近30个共管委员会。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伐木人、猎人变成了护林员、护鸟人,主动承担起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使命。而良好的生态环境继续反哺周边社区,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动力。

仅以百花岭村为例,在观鸟活动的带动下,村中民居客栈、交通运输、餐饮服务、观鸟向导、生态水果种植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已成为中国新的热点观鸟地区。

“关注森林、走进森林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动更多力量保护森林。”作为全国关注森林执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社会活动处处长王庆胜近年来组织和参与了多场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自然教育让绿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小手拉大手,进一步唤起了全民生态意识。下一步,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自然教育中来,凝聚起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力量。”

2023-03-23 本报记者 王硕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637.html 1 探秘高黎贡山 听森林“讲述”自己的故事 40,63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