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关注

社会治理重在“以民为本”

本报记者 孙金诚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3月24日   第 08 版)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是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就社会治理的本质而言,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最高价值追求。人民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社会治理本质上需要人民的共同参与。这就意味着社会治理必然以人民的利益为旨归,维护和增长人民利益是社会治理的最高追求。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饱含民生情怀才能实现大国善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持续不断地抓经济发展、抓民生改善,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以社会治理现代化谱写温情的民生故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期间,掌声热烈响起处大都与社会治理创新息息相关。

天下顺治在民乐,天下和治在民富。民生问题无小事,社会治理无易事。社会治理,总在改善民生中迸发前进的力量。因症施治民生顽疾,加紧筑牢民生底线,逐个破题民生难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会与日俱增。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如今,我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我们更要进一步以人为本,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全新社会治理格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通过高效能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同享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03-24 本报记者 孙金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0724.html 1 社会治理重在“以民为本” 40,7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