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春,根据工作需要,我由扶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调任县政协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并在当年召开的县政协全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开启了半生的政协工作生涯,并由此与《人民政协报》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那时,我们组织县政协机关人员和政协委员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人民政协报》上的相关文章。如1990年,我们根据《人民政协报》刊登的外地县市建立基层乡镇政协参事组的经验,经中共扶沟县委同意,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了政协参事组,由乡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乡镇党委统战委员任副组长(也有个别乡镇是专职组长),具体负责本乡镇内的政协委员的学习、视察、考察等参政议政工作。当时,我们还挤出经费,为全县近200名政协委员、机关各委室、各乡镇政协参事组订阅了《人民政协报》。
我上大学时喜欢文学和历史,因此十分爱看《人民政协报》的春秋周刊和文化周刊。我初到县政协时,《扶沟县文史资料》还是一本薄薄的油印小册子,根据《人民政协报》上的有关讯息,我向分管副主席提出了改为铅印,上升为正式书籍的建议,向县财政申请了印刷经费。由此,第一本铅印书籍《扶沟县文史资料》诞生了。后来,由一年一册发展到一年多册,挖掘、保存了大量的本地近代以来的文化历史资料,深得社会各界欢迎。
后来,由于组织需要,县委调我先后担任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统计局党组书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但政协委员的身份一直未变。受我的影响,老伴和儿子都是《人民政协报》的热心读者。
著名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是扶沟县人。在其故里吕潭乡保存有烈士故居和烈士生前用个人家产创办的吕潭地方平民子弟学校(为纪念烈士,更名为吉鸿昌学校),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工作关系,我多次陪同河南省政协文史委、周口市政协文史委的领导同志参观、考察吉鸿昌将军故居和吉鸿昌学校,并根据考察资料,撰写了《吉鸿昌与吉鸿昌学校》的文章,试着投稿《人民政协报》。想不到被全文采用,差不多占了一个整版。由此,也激发了我努力做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支持下,我先后主持编撰了《扶沟县文史资料·吉鸿昌专辑》《吉星文将军专辑》《柳堂专辑》等10多本《扶沟县文史资料》,并在《河南省文史资料》《周口市文史资料》上,发表了数十篇文史资料文章。直至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应周口市政协文史委之邀,撰写了《周口市文史资料·吉鸿昌将军》一书。
如今,本人已年逾古稀,离开工作岗位已有10余年,但因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长文而激发起的文史资料兴趣依然不衰,爱读《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的兴趣依旧不减。
(作者系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政协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