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颖
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迎着和煦的春风,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使命与重托,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人民大会堂——回想起这一幕,全国政协委员,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仍感到心潮澎湃。
从1999年开始,沈晨多次参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重大活动庆典晚会的创作导演工作,他记不清自己多少次来到这里,但这一次,“感觉很不一样”。
“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到人民大会堂,聆听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心中激荡着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更加明确和深化了对文化工作的认识。”沈晨说。
今年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一年,作为新任委员,如何提交出有质量的提案?“两会”前,沈晨早早做起了“功课”——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积累转化为系统思维,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出来,希望能够站在行业的视角,提供前瞻性思维。
“2022年3月4日晚,中国残疾人运动员李端在万众瞩目中,登顶、静立、面对着火炬台。那一瞬间,时间凝滞了,所有人的心跳都紧随着李端的动作:他以手为眼,探寻、摸索、感触……无比漫长的60秒后,他终于将火炬顺利嵌入,主火炬熊熊点亮,万众欢呼——这是发生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个瞬间,感动了中国,震撼了世界,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中经典的中国时刻,也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中国故事。”在文艺界小组讨论中,沈晨的讲述令人印象深刻。
如何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是文艺界委员的“共同关注”。沈晨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讲好中国故事,创作者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寻找故事深层蕴含的情感与心灵触动。纵览经典作品,观众无法记住每一个细节,但是,作品中的或桥段、或音乐、或人物、或瞬间会被深深铭记,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确立中国故事的文化符号,展现独特的中华文化形象,对于任何一个艺术作品而言,都尤为重要。
同时,从《伟大征程》、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等一系列重大创作经历中,沈晨也感到,要重视集体创作的力量,以多维度的视角、多元化的手段,探索集合国家院团、艺术高校和社会各界中德艺双馨、有思想高度、有艺术高度的艺术名家共同创作的路径,促进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
交流探讨,从小组会议延伸开来。文艺界的委员涵盖了各个艺术领域,还有很多来自文艺院团,在政协这个平台上,彼此间深度思维碰撞,很有收获,在沈晨眼里,“这样的平台太可贵了”。
两会闭幕后,沈晨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接到记者电话时,他刚从咸阳回到北京。“作为文艺界委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大有可为。”沈晨关注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如何打造当代艺术精品,而通过委员履职,自己站位更高,视野更为开阔,非常有助于创作力的提高,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
“我最近接连到南京、咸阳采风,采风的过程也同时是调研的过程。”现在,在工作与生活中以政协委员的视角、以履职的思维进行观察和思考,已成为沈晨的“自觉”。“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政协委员调研也是如此。比如我在南京围绕云锦走访,了解其传承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也从履职的角度思考如何把这个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在沈晨心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不断学习、深入调研,立足自身领域,倾听群众呼声,更好地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