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岸经合周刊

“台商二代”汤雯喻“登陆”心路:

用心观,以行成

本报记者 修菁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08日   第 07 版)

来到大陆20年,汤雯喻早已把大陆当作是自己的“家”,并希望这个“家”住进更多台湾朋友,他们在这里住得舒心、住得温暖。

开栏的话:

今年是大陆发布惠台“31条措施”五周年。伴随祖国大陆持续不断推出惠及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举措,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登陆”发展,他们中有学生、有各行各业的专业工作者还有创业者。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同样需要更多的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看见真实的大陆,并将自己在大陆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分享给岛内的台湾青年,从而让两岸新生代形成一股同心同行、驰而不息的力量,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期起,本刊推出“台青话融合”专栏,讲述生活工作在祖国大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台青“登陆”心路故事,希望为岛内外各界了解“登陆”台湾青年群像和他们在大陆正在经历的这段生命历程打开一扇窗。

“总是要有人来做这些工作,我来得久一点,了解得多一些,就应尽己所能帮助台胞朋友们。”因由在京台湾青年汤雯喻的建议和持续呼吁,2022年9月,北京市台办出台了帮助新落地台胞办理入境电话卡的服务举措,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台办还于当年编写了《在京台胞百问》服务手册,目的就是为在京台胞提供更细致的服务,这些举措的出台,让汤雯喻在在京台胞圈有了不小的名气,“雯喻这姑娘热心,有事去找她!”

今年是汤雯喻来到北京生活和生活的第20个年头,从最初随在京打拼的父母来读书,到接管家族企业,再到北京市台协理事、东城区会长,随着对大陆有了更深的爱与了解,也让从心而为,承担起帮助更多台湾同胞融入大陆的助他之心,“当更多的台湾同胞愿意融合进来,国家统一的路,就会更顺畅。”她和人民政协报记者分享说。

□ 到大陆创家烘焙老店

汤家与大陆的联结,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台湾刚与大陆恢复正常交流,1991年,汤雯喻的父亲带着去大陆热土闯闯的憧憬,取道香港先后到山东、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因看好北京作为祖国首都的政治中心位置,汤父最终决定在北京投资设厂。1993年9月28日,凤城食品(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城食品)正式注册成立。

“想想我爸那会儿很有勇气啊,只身一人来到大陆,从选址、建厂再到开店,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汤雯喻介绍,汤家在岛内是一家有着60余年糕点制作经验的面点经营世家。20世纪60年代初,汤雯喻的爷爷在台湾创办凤城面包店,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岛内已经有7家连锁门店。

“我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我妈妈那边的亲戚,都是做点心的。上学回家写作业时,抬头看到的都是家人在制作面团、烘烤点心的忙碌场景。”年少时记忆中的面包奶香味,让汤雯喻日后进入糕点业顺畅而自然。

父亲只身在北京打拼十年的具体经历,汤雯喻后来因接手家族生意,慢慢从父亲言谈中了知了一二。

“当时家里的厂房在安定门,门店在西四,这可是当年北京最繁华的商圈……刚开店时生意很惨淡,每天的营业额只有700多块人民币,但父亲说,做食品行业要相信顾客的口碑效应,只要用心做,一定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客人……”靠着礼貌待客,诚实经营,再加上来自宝岛的家族点心秘制工艺,凤城糕点独特的口味、过硬的品质,逐渐赢得京城百姓的口碑。只用了半年时间,凤城食品就成为彼时北京城小有名气的风味糕点品牌。“我听父亲说,当时有些客人愿意跨越半个城市,从海淀远郊骑车跑到我们西四的门店买面包。”汤雯喻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

这之后,随着大陆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汤家的糕点生意也越做越好。到2000年,凤城食品在北京的门店发展到20多家,也让汤父下定决心,继续在北京把生意做大,与这座城市同发展、共成长。

□ 联结两岸,父亲埋下的“种子”

2000年,因汤父在大陆的生意局面打开,汤家决定全家定居北京。

“最开始,对于要不要过来,我妈是犹豫的,就怕我们三个小孩不适应。”汤雯喻介绍,在决定全家五口一起搬到北京前,母亲先拿出半年试验期,让她和妹妹先到北京的学校上学,观察姐妹俩的适应力。

“小孩子的适应力和融合力,远远高于大人。”回想当年刚到北京留下的印记,汤雯喻感觉自己没太经历什么适应期,就和大陆同学玩到一起了。她和妹妹来到大陆在学习中遇到的成年人以为的那些困难,比如要适应书本由繁体字转到简体字,比如打字、识字由岛内的注音字母拼写法到汉语拼音法,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

“我记得学习汉语拼音,就是拿着一张报纸,试着用汉语拼音全部打出来,就攻克了这一关。”在汤雯喻看来,增进岛内青少年一代对国族的认同,比起外在一些显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让岛内民众从内心对大陆建立一份文化亲近感,进而产生认同。这也是她现在在各种座谈交流场合,建议搞两岸人文交流,不要只着眼于开展基于两岸大学生层面交流的原因,而建议把年龄层再往下放。“少年儿童对新鲜环境的感受力和由此产生的对他们后面成长的影响力,往往比成年后要更持久。如果更多的岛内少年儿童有机会来大陆走走看看,和大陆的同龄人建立联结和友谊,大陆和他们在岛内听到、看到的到底一不一样,他们自会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在她看来,经由亲身体验的认知,对于增进两岸民间心灵相通,更有实效。

比起自己当年在岛内读中学时,还可以从历史课本上读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相关内容,从内心天然认定自己是中国人,汤雯喻对民进党上台以来刻意修改史纲,通过扭曲、篡改台湾岛的历史来搞“去中国化”和“教育台独”表示忧虑,“对于现在的岛内少年儿童,就更需要为他们提供来大陆走走看看的经历,让他们在真实情景的体验中,增加对两岸共同历史、文化和血脉的认知。”汤雯喻说,她至今记得,父亲当年每次从大陆回到岛内,都会带回很多大陆出版的历史书给孩子们看,“比如四大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因为当时大陆的出版物比台湾便宜很多。”

彼时,汤家还未决定要举家搬到大陆,只是因为父亲带回的这些历史书有意思,汤雯喻和妹妹就和大陆简体字书籍建立了心理上的亲近感,“有些简体字不认识,其实通读整个段落也可以猜到大致意思。”在她看来,她和弟弟妹妹日后来大陆生活学习工作能非常顺畅和适应,也许就是父亲早年看似无心又是有心埋下的文化联结的“种子”。

□ 愿你我一起圆梦北京

在北京读了高中、大学,汤雯喻先后在微软、诺基亚等公司工作。2015年,看着父母年岁渐长,她接过运营凤城食品(北京)分公司的接力棒。

“相较于扩张规模,我认为品质至上,让企业能一直运营下去更为重要,我们绝不能因为人力、土地、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而舍弃对口味的坚持。”2015年正是大陆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电商运营模式对线下实体运营初显冲击的一年,如何实现凤城食品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是汤雯喻接手企业后,首先面临的课题。

在那一年,汤雯喻作出对凤城食品具有救企意义的决定,关闭在京的20余家实体门店,退出零售领域,开始线上接加工+定制订单的全新运营模式。

“跟我爸前后同一时间来的很多创业者,都回台湾了,我们家能坚持到现在,做了很多的努力与尝试,也因为我们来了这么久,确实对大陆有感情了,舍不得离开。”秉承“自我省求,不敢忘本”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原料和制作工艺都按照在台湾的配方进行采购与制作,让凤城食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顺利走过新冠疫情三年的经营困难期。

融入北京生活工作的20多年,汤雯喻也见证了北京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调动起她身上的一份使命感,“我刚到北京时,首都机场航站楼只有T1航站楼,后来有了T2、T3航站楼,现在又有了大兴机场。眼看着大陆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我认为台湾青年参与到大陆的各行各业,都是有机会的,我比他们早来一些,对大陆了解得多一些,就应该用自己的所知,多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快地融入进来。”作为北京台协会妇女联谊会会长、东城区台协会会长,汤雯喻在经营好自家企业之余,热心为在京台胞群体牵头组织了很多联谊、政策宣讲、生活服务方面的活动。

“现在每年入境的台胞都在递增,如何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大陆生活,进来后能融入进来,进而留下来,很多细化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我看到了、听到了,就有责任去帮助、去呼吁、去推动。”来到大陆20年,汤雯喻早已把大陆当作是自己的“家”,并希望这个“家”住进更多台湾朋友,他们在这里住得舒心、住得温暖。

2023-04-08 本报记者 修菁 “台商二代”汤雯喻“登陆”心路: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585.html 1 用心观,以行成 41,5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