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志民)3月27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我国作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电子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发展是我国电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对电子产品进行低碳认证,实现电子产品的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电子产业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
蓝皮书指出,电子产业除了面临技术困境,未来还可能面临国际贸易难题,因为众多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电子产品低碳认证,在不久的将来,碳标签可能会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进而成为国际贸易中又一新型壁垒,中国的电子行业只有通过低碳认证,实现电子产品的低碳化生产,才能紧跟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位置。
对于消费者而言,碳标签不是一般的产品标签,而是碳排放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碳标签可以通过在产品或服务上标识相关碳排放信息,以达到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的目的。
购买碳标签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低碳消费行为,消费者对标注碳标签产品的选择受性别、职业、低碳态度、消费能力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产品属性、技术规范、碳标签认证机构以及认证方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蓝皮书指出,碳标签制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企业考察不同类型碳标签产品,参照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差异性,使企业在碳标签情境下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以及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从而推动企业自主节能减排,实现产能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