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门类、品种齐全,下一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建议,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等。
制造业何以向高端化方向跃升?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制造强国之路,从政策环境、市场主体、科技自立自强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而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必要举措,加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成关键。
■继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在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看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榜首,但对比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老牌制造强国,我们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一如既往坚定地走制造强国之路。他提出,应继续深化“两业深度融合”,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经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它贯穿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可为制造业提供外贸、仓储、物流、金融、检测、设计等全产业链平台型服务。特别是近三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保双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可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发展规模,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领域的领先标杆企业,推广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先进案例,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张春华说。
坚持走制造强国之路必然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表示,要聚力夯实基础科学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对于精密制造行业而言,没有新产品,只有新制程。创新主要集中在对制程的升级迭代,而制程创新又包括设备、材料以及产品实现等不同细分类别。因此,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优势与制度优势,加强对基础材料、工艺、制程等领域研发创新工作,全力破解“卡脖子”难题,补齐短板弱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核心技术领域的高水平自立自强,助推制造强国。
■以数智化推动制造业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0%,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3.1%,比2021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技改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等进行的改造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的增长以及在全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的提升,反映了制造业领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脚步的进一步加快。《“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和智能制造系统。规划目标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通过数智化变革,九牧获得突破革新,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国政协委员,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表示,当前,九牧集团已在全球拥有15家高端数智工厂,以九牧为代表的民族制造业品牌也以行业内领先的数字化“智”造实力,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
“几年前,国人还纷纷从日本买马桶,现在通过我们自主创新的智能马桶核心技术,九牧已打破国际品牌对高端马桶市场的垄断。”林孝发表示,我们要以科技创新筑牢实业之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更多融入传统制造业。“制造业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坚持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谈及制造强国,在4月11日举行的“2023阿里云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对记者表示,面向智能化时代,所有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当前各行各业都看到了数字技术的力量,所有行业、所有应用、所有软件、所有服务都值得基于新型人工智能技术重做一遍,而数字技术也正在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机会。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供应链压力持续上升,如何保证制造业供应链和采销体系的稳定与优化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张勇举例说,阿里云凭借采销供应链聚焦数字化采购、数字化销售与采销一体化三大业务场景,正在帮助制造企业穿越经济周期,构建自己数字化实力,从而实现快速转型升级。
“目前,阿里云深耕工业制造业多年,助力实现数据全场景打通、生产线全流程优化、工厂全局智能决策、产业链全领域协同,已服务石油、煤炭、清洁能源、钢铁、水泥、化工、电子、装备等2万家企业。”张勇说。“未来,工业4.0时代将绘就一幅融合工业与数智之美的大国智能制造画卷。”
■更好发挥“智造强企”力量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数智赋能已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指出,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18.85%。机构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达5.8万亿元左右。
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已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共同呼声。全国政协委员,广东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唐冬生表示,仅以广东为例,他在调研中发现,至2022年底,广东有超过40%的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数智化转型生态正在形成。但由于数智化服务商供给不足,中小企业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此外,数智化扶持政策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导致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较慢。
为此,唐冬生建议,鼓励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抱团发展,支持服务商牵头组建产业集群数智化转型联合体,打造行业级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同时,搭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数智化服务商的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转型服务,帮助数智化服务商与制造企业实现精准对接,为企业数智化转型出谋划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已经扮演了带头人的角色。
为高效掌控供应端生产情况,精准预测市场需求,联想集团在2017年自主研发了供应链智能控制塔,并将其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大脑与指挥中心,通过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供应链生态体系,动态协调全球供应、生产、销售、服务资源。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联想集团内生外化,持续赋能行业智能化升级。如凭借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优势,联想集团为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建立了智能化管道和半自动焊机焊接智能管理系统,在提质增效的同时,降低生产环节能耗。海尔集团目前也成为国内拥有“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从一穷二白到制造大国,再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数智化正在为企业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