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华夏周末

为戏曲注入时代内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访谈

口述/全国政协委员 谷好好 整理/杨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5日   第 05 版)

谷好好在昆剧《昭君出塞》饰演王昭君

上海昆剧团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剧照

8K昆剧实景电影《邯郸记》

2016年,谷好好为来上海昆剧团访问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讲解昆曲。

谷好好为宝山实验学校的学生普及昆曲

■编者按:

“一曲《牡丹亭》,满城汤公情”。4月13日,第九届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在浙江遂昌开幕。谷好好带着上海昆剧团新排的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在开幕式上演出,再一次引发了昆曲不减的热度。近年来,谷好好作为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不但肩负着昆曲传承与创新的重担,还需将视野延伸至整个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本刊就此采访谷好好委员,请她讲述自己的昆曲梦,戏曲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她如何带领戏曲院团,为戏曲事业注入时代内涵,与时代同步伐。

入行37年,从闺门旦到刀马旦

1986年,13岁的谷好好由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招生入学,这批学生在业界被称为“昆三班”。年幼的谷好好当时或懵懂不曾想过,这一入行就此改变了自己人生。当年,郑传鉴、王传蕖等“传”字辈老师和曾由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家亲授的国宝级艺术家们——“昆大班”都来给“昆三班”拍曲授课。老师们对艺术的执着、奉献以及言传身教让谷好好终身受益。热爱昆曲、痴爱舞台、守住昆曲艺术,也成为她毕生的追求。

谷好好学了6年闺门旦,后来改行刀马旦。她笑称,自己从杜丽娘变成了扈三娘。在戏曲界,改行当是个大事儿。8年学戏,第6年改行,很少有人去冒这个险,还要顶着“背叛师门”的帽子。谷好好没有理会,直接向“武旦皇后”王芝泉老师毛遂自荐。“那时候王老师有5个学生,都很优秀,但没有一个学生可以继承她脚掏翎子的绝活,当时的我左右腿都能掏翎子。”谷好好说。于是她就跑去练功房等王芝泉老师,一见到王老师就拦住她自报家门:“王老师,我叫谷好好,是唱闺门旦的,我听说您想找个能脚掏翎子的学生,我会。”这样成了王芝泉的学生。同时,谷好好广泛地参学旦行的多元行当,甚至学习借鉴武生、娃娃生、雉尾生的剧目艺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也正是这个转变,让谷好好日后获得了“百变刀马”的美誉。

“百变”一词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谷好好在昆曲武旦艺术基础上,求新求变的特点。谷好好看似“跨界”的综合吸收,其实暗合着中国戏曲发展创造的普遍原则,中国戏曲在创造人物形象时的核心规律:舞台创作中的“以一应百”。

20世纪80年代,谷好好进入戏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90年代,正是昆曲以及中国戏曲发展的谷底,谷好好说,她见证过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的场面。这十多年,她的同行们因各种原因陆续离开了昆曲行当,但谷好好始终寂寞地坚守。2001年5月20日,谷好好成为“昆三班”第一位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的青年演员。巧合的是,专场演出的前两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消息在上海的正式公布,就在谷好好的个人专场演出上。谷好好说,自己为戏曲事业坚守一生,似乎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注定。

不到40岁时,谷好好获得了戏曲领域最高荣誉奖项“梅花奖”,也成为“昆三班”青年演员中最早获得这一奖项的演员。

新的十年,昆曲的新生

2013年,40岁的谷好好正处在最好的舞台年华,但是她将面临一个更大的“舞台”——上海昆剧团。谷好好接过了上海昆剧团团长的重担,对舞台的钟爱和不舍,很快就被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冲淡,她所面对的,不再是个人的艺术追求,而是院团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对戏曲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这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青春!这10年,也正是谷好好在戏曲管理岗位上的10年。谷好好整理了10多年来上海昆剧团的演出数据变化,过去,上海昆剧团全年演出也就五六十场,收入只有30万元左右,现在全年的演出数量已经达到了300场左右,演出收入突破1000多万元。仅2013年至2019年间,上海昆剧团演出场次就提升了236%,演出收入提升了600%。即便是在疫情影响下的2021年,观众人数也持续稳定增长。

这得益于数十年整个昆曲团体的推广。1998年,上海昆剧团就率先在同济大学推出“昆剧走向青年”项目,深耕校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与此同时,上昆“兰韵雅集”会员俱乐部、“Follow me昆曲跟我学”“大雅元音播寰宇”等一系列公益品牌项目,让更多人领略了传统艺术之美,提升了对昆曲艺术的鉴赏力,培养了大量的昆曲爱好者。今天,人们欣喜地看到,昆曲演出市场的生态结构悄然发生着令人振奋的变化。

《牡丹亭》,自剧本诞生400多年来,一度成为昆剧名作的代言,以其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表现出的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上海昆剧团建团40多年以来,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10余次之多。在此期间,凭借不同演员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艺术呈现,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

2022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讲话精神,谷好好带领上海昆剧团从研究原点出发,探本溯源,创排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艺术佳作。

上海昆剧团以“五班三代”强大演出阵容为骨干力量共同参与了55出“全本”的创演。谷好好说,此次全本《牡丹亭》的创排吸纳当代艺术元素,以全新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创作,实现对传统经典的继承与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昆曲人,谷好好说,不仅要传承好前辈艺术家们的表演技艺和经验体会,更要通过对传统经典的代代相传,延续艺术家们毕生不畏艰难、艺无止境的从业精神,永葆赤诚之心,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古韵新唱,促进“戏曲+”融合发展

2016年,谷好好被组织任命成为上海国有戏曲院团的掌门人。作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副总裁,她同时要带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属的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六家戏曲院团的院团长们凝心聚力共商议,用精品力作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追求,并积极探索了文旅融合、数字化发展路径,努力为上海戏曲事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文化渗入生活,才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的润滑剂。近年来,谷好好带领上海昆剧团为加快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在以商圈、创意园区、旅游景点等场所拓展而成演艺新空间,实现戏曲常态化演出,开展数字藏品、线下戏曲快闪、美育赏析、志愿服务、文创展示等多个板块活动,风雅赏曲的意境,向市民游客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助力上海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疫情防控期间,中心所属院团积极发挥所能,联合多家媒体平台积极开展“艺起前行”线上系列活动约328档,播放量近960万次,累计服务时间超68000小时,有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戏曲人以真情实感唱响抗疫情怀,展现了社会责任与自觉担当。

电影、游戏也成为戏曲传承传播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从2015年起,上海各戏曲院团把经典剧目逐一拍摄成了戏曲电影。3D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3D昆剧电影《景阳钟》、3D越剧电影《西厢记》、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分别获得国内外知名电影节的重要大奖,在戏曲电影的探索方面走在前列。尝试通过电影、游戏与戏曲的多元结合,去建立起戏曲与年轻人之间的桥梁,在梨园雅韵中共振同鸣。

六百年故宫博物院与六百年昆曲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经过4年的数次深度互访,上海昆剧团又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共同研讨两大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化与利用、重塑与创新。在今年3月13日,谷好好带领上海昆剧团和故宫启动一场对话合作,让文物“活起来”,力图在新时代打造出既有历史底蕴,又具时代风貌的新局面,新成果。

“行云回雪,几度沧桑歌未歇。大好河山,碧管红牙海宇宽。盛时新响,应喜后来居我上。老健还加,愿作春泥更护花。”谷好好的恩师俞振飞先生曾为上海昆剧团题词《减字木兰花》,这是俞振飞对于昆曲艺术的美好祝愿。谷好好说,昆曲艺术当如词中所祝,姹紫嫣红,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023-04-15 口述/全国政协委员 谷好好 整理/杨雪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谷好好访谈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1973.html 1 为戏曲注入时代内涵 41,9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