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幸福颐养 人才先行

本报记者 奚冬琪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7日   第 05 版)

新华社发

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日前,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提出将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推动跨行业人才流动,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

那么,养老服务行业如何才能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为此,记者走进相关专业院校,采访业内专家和全国政协委员,倾听他们有关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幸福颐养 人才先行

要让养老服务人才愿意来、留得下

4月6日,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的教学楼里,老年福祉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和北京市某社区养老驿站一模一样的教室里,“沉浸式”学习养老服务知识。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驿站的各项服务流程,甚至还可以通过教室里的智能终端大屏,实时与北京市某位家中安装了相关设备的老人互动,了解老人此刻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通过这样的学习,无论是在校期间到社区实习,还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我们都能很快进入角色,迅速适应养老行业的工作内容和节奏。”一位正在练习技能操作的学生说。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使我国养老事业和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却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以前一说到养老人才,人们想到的都是那些在家庭或养老机构照料老年人的‘4050’人员。但现在,除了基础照护,我们更需要掌握现代养老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人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老年福祉学院院长屠其雷说,正是因为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需求有了变化,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上也需要改革和创新。

屠其雷介绍,作为较早开办养老类专业的民政院校,2007年,学院开始按专业方向招生。2009年,首次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收学生。2021年,专业名称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目前,学院共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健康管理三个专业。“从开始没人知道这个专业,到现在愿意报考的人越来越多,录取率越来越高,本身也说明了社会对养老服务业、养老专业认知的转变。”屠其雷举例说,2020年开始,学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开展“校政合作”,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22年招收名额50人,当年报名人数达到500人,录取比例甚至比本科竞争还激烈。

愿意报考养老专业的人多了,但如何才能让他们在毕业后愿意留在养老行业,减少人才流失,也是学校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屠其雷说,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学校从2020年开始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实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学生在第一学年的第2学期5月下旬就进入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养老企业开展学徒实践,连续3年实施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训练和学校理论结合实训的“工学交替”培养方式,设计能力阶梯目标,由活力老人活动带动,过渡到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再到老年人能力评估和照护管理,逐步提升学生的养老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经过技能实训之后,我们会先让他们接触活力老年人群。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普遍愿意和年轻人接触,也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这样就容易让学生建立起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工作也会更有积极性。”屠其雷说,如果一上来就让学生接触失能失智老人,可能就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冲击、产生挫败感,导致毕业后流失率增加。只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另外,屠其雷谈到,在就业方面,学校也采取了和养老机构签约,开设订单班的形式,一方面保障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学生的就业率。屠其雷认为,就目前趋势来看,愿意留在这个行业长期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一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超过70%,就业岗位涉及老年照护、老年社工、养老驿站管理、健康管家、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尤其是具有综合能力的养老服务人才,一旦进入管理岗位,其上升空间很大、机会很多、收入也比较理想,也不易流失。

“所以,只要产业发育成熟、工资待遇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合理、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养老行业是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屠其雷说。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是迫切需求更是人才战略

据统计,我国现有2.67亿老年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时代命题。作为老人幸福晚年支撑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人才更是肩负着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加强人才培养,近年来,各地出台系列举措,相继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和岗位津贴制度。例如,浙江省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根据学历不同,奖补3至5万元;北京市给予养老服务人才一次性入职补贴,符合规定的人员还可按月享受护理岗位奖励津贴……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建立养老护理员省级补贴、省级岗位补贴制度的省市达到10余个;建立市级入职补贴、岗位补贴制度的城市达30余个。

“国家密集出台养老政策,一方面说明我国养老领域需求确实上涨较快,供给严重不足,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从培育新的社会需求来看,养老服务涉及新的就业方向和消费需求,是未来服务业的重要发展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都需要予以充分重视。

在冯文猛看来,养老服务人才可以分为几类,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基层照料和护理人员。近些年,这类人才很多由家政行业进行补充,进入的渠道也比较多,但总量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培育。还有一类比较急缺的,就是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社区驿站,未来都需要这类人才来管理,但目前拥有这一能力的人才总量明显不足。

“我国养老产业从快速发展到现在,也不过10多年时间,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从社会到学校,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我们需要在当前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去填补养老需求上的空白。”冯文猛说。

在同样谈到“如何留住人才”问题时,冯文猛认为,首先要通过实际措施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其次是打通职业晋升通道,通过职业教育改革和各种技能竞赛与行业评比,为养老服务人员营造不断成长的空间并增强社会的认可度;最后要加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理解支持养老服务工作,从切身利益和社会地位方面,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社会氛围。

“科技的进步发展将给养老服务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将更多由机器来实施,养老服务人员将聚焦于更加人性化和具有更为复杂心理特点的活动,这一变革,将带来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价值的提升,其薪酬水平和社会地位预期都将随之逐步改善。”冯文猛说。

“未来,养老行业的目标是管理的规范化,这样才能确保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冯文猛建议,应更加重视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育、开发,根据新需求和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在出台政策时要形成合力,使养老服务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可持续。最后,要把养老领域人才的培养放到整个人才强国战略中通盘考虑,使之得到充分重视。“我们要使百姓的养老需求得到更好、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满足,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部分。”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江苏省无锡市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近年来,无锡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上不断出实招、破解工作“瓶颈”:按照养老护理员证书等级,分别发放500至1万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每月按照最高800元标准发放特岗津贴;对持中专、专科及本科学历的养老护理员,给予3.6万至6万元不等的入职奖励。建立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宜兴九如城等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与无锡开放大学等合作开设养老护理、服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在无锡卫校开设老年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招收培养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每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等各类培训,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最佳养老机构院长”“最美养老护理员”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

作为无锡市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全国政协委员卢敏结合本职工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在她看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核心抓手,是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影响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面临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低、流失率高等问题。

据卢敏介绍,为应对相关问题,无锡计划建立“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职称评定待遇,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工作,其工作经历视同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将健康照护师列入无锡技能精英大赛,参赛选手依比赛成绩不仅可以获得奖金,还可获评“无锡技能状元”、享受市劳动模范待遇;联合养老协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养老服务机构探索职业技能与服务价格、绩效工资等挂钩奖励制度,以及与职业技能等级、工作年限挂钩的岗位收入制度。

“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地方探索创新,也需要顶层推动。”卢敏建议,由民政部牵头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人才专项发展规划,出台人才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推进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紧缺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健全培养机制方面,卢敏建议,以适应养老护理型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畅通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上升通道,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体系,开展养老领域就业创业服务帮扶。

2023-04-17 本报记者 奚冬琪 江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017.html 1 幸福颐养 人才先行 42,01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