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术家园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艺术学体系构建

李庆本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7日   第 10 版)

我国生态美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繁荣发展于新世纪。

起初,生态美学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美学过分注重艺术而忽视自然的这一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被誉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通将美学定义为感性学,但他同时又将美学等同于“自由艺术的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这说明,他的美学(感性学)是以艺术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的。黑格尔的《美学》则是一种艺术哲学。1966年,英国美学家罗纳德·赫伯恩在《当代美学及其对自然的遗忘》一文中开始反思美学忽视自然这一局限性。西方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美学的发展需要走出艺术中心主义。然而,在西方,生态美学的声音是微弱的,并不能代表美学界主流的声音。

与此不同的是,我国生态美学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拥有从事生态美学研究的老中青完整的学术梯队;二是出版发表有数量可观且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三是有生态美学的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在曾繁仁教授的带领下,在推进中国生态美学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拥有全国性的生态美学研究组织——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并定期举办有关生态美学的学术会议。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美学已然成为中国的理论,是中国学者为世界美学所作出的贡献。

当然,生态美学在我国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研究者大多基于人文学科背景。生态美学作为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显然需要生态学背景的从业者加入研究队伍。生态美学还有另一条发展方向,就是生态艺术。在我国,其实已经有不少从事生态批评的研究者。这部分学者关注生态文学与艺术,与从事生态美学的研究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当然,这需要拓宽生态美学的研究视野,使生态美学从关注自然扩展到关注文学与艺术上来。

在2021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的第一次年会上,我提交了一篇论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流浪地球〉》,主要分析了2020年出版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中的一部连环画小说《流浪地球》。这部连环画小说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它将科幻文学与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刘慈欣及众多艺术家对生态问题及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值得从生态美学的角度予以深入研究。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是希望生态美学应该关注生态艺术。近年来,程相占、薛富兴、赵奎英等多位学者都积极关注生态艺术学问题,发表了相关文章,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又将生态艺术学列为课题指南。我深信,生态艺术学大有可为,这或许还可以解决生态美学研究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

曾繁仁教授曾指出,从广义上讲,生态美学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的美学以自然美为中心,工业文明时代的美学以科技美为中心,那么,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则是以生态美为中心。表面上看,生态美似乎是向自然美的回归,实际上,生态美是在反思工业文明时代的弊端之后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生态美的本质,不是“人的自然化”,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统一,也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的统一。这可以视为对生态美的经典的解释。

如果说,生态美学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那么,同样的道理,生态艺术学也可以定义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艺术学。以生态文明的视域来关照艺术学,对艺术学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学位办新修订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线索。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相互依存、无法割裂的整体,因此也是一个艺术生态问题。其中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为学科体系提供理论资源、思想活力,学科体系则为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框架支撑、平台支持。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遵照从话语体系到学术体系再到学科体系的顺序发展的,一个学科的产生要等到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成熟,不能拔苗助长。与此同时,一个学科的学科体系成熟后,又会为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提供保障。这都要求我们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去建设好艺术学体系。

艺术学学科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一般艺术与专门艺术、专门艺术之间、艺术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学科关系。例如处理一般艺术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的时候,就形成了生态艺术学。我们可以把艺术学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关系的研究称之为艺术学的跨门研究,把不同艺术门类(如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之间关系的研究称之为艺术学的跨类研究,把同一门类艺术下不同艺术类别(如造型艺术下的绘画与雕塑)之间关系的研究称之为艺术学的跨别研究。

艺术史、艺术评论是艺术理论的应用,艺术学的“史论评”就是运用艺术理论去研究艺术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现象,这是艺术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时间线索。它要求我们既要加强一般艺术的历史、理论和评论研究,同时又要加强各专门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历史、理论和评论研究,如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评论,舞蹈理论、舞蹈史、舞蹈评论,等等,是艺术学学术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此次学科新目录设置了书法、戏曲与曲艺等专门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戏剧与戏曲、美术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般艺术与特殊艺术的空间关系,它反映了艺术学话语体系构建的空间线索。话语体系要处理的是术语与话语的关系。如果说学科术语具有普遍性,那么学科理论话语则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殊性。话语是术语的语境化表达,它要阐述一种立场和观点,所以话语体系构建,一定要考虑语境,要考虑是谁在说、说了什么、向谁说、怎样说、为什么说的问题。

总之,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一定要遵循生态文明的原则。从生态美学到生态艺术学,是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结果。生态文明时代的艺术学绝不能排斥或放弃生态美学,恰恰相反,生态艺术学必须以生态美学为发展基础。只有这样,艺术学这门新学科才能在生态文明时代得到理论支持,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04-17 李庆本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049.html 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艺术学体系构建 42,04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