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请留意你身边的超常儿童

程黎 陈啸宇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19日   第 11 版)

连日来,湖南省长沙市春光明媚、微风和煦,不少家长来到湘江畔露营休闲,带着孩子们乐享春光。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研究人员开始使用“超常儿童”这一概念来指代在自然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和教育共同影响而具有突出表现的儿童。

●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全体儿童中的出现比例在2%~5%之间,也有更宽泛一些的界定标准为10%左右。这意味着超常儿童注定是儿童群体中极少数的存在。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发现身边的超常儿童,目的是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并为孩子构建适宜的发展环境。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研究人员开始使用“超常儿童”这一概念来指代在自然素质基础上,受环境和教育共同影响而具有突出表现的儿童。这一称呼在强调超常才能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下动态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超常儿童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但他们同样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与普通儿童有差异也有共性。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概念也开始被社会大众所关注,并将其与上述几个称呼联系起来,认为他们所指代的都是同一类儿童。而实际上拔尖创新人才指的是具备较高技能水平与创新素养,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体,可以理解为是个体成功发展的结果,需要到高等教育阶段以后才能对个体能否被称为拔尖创新人才进行评价。综上所述,对于处在动态发展中的、在某些领域内具备超强发展潜力的儿童,我们将其称为“超常儿童”。

研究表明,超常儿童在全体儿童中的出现比例在2%~5%之间,也有更宽泛一些的界定标准为10%左右。这意味着超常儿童注定是儿童群体中极少数的存在。那么,超常儿童的科学判断标准是什么?

在《特殊教育词典》第三版上是这样定义超常儿童的:“超常儿童是指智慧和能力超过同龄儿童发展水平的儿童,其主要心理特征是:注意力集中,有坚持性;有自信心,积极进取;兴趣广泛,好学强记;有洞察力,善于想象;思维敏捷,有独创性。与普通儿童相对而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基于此,超常儿童最突出的特征是超过同龄人发展水平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是说,超常儿童的判断标准是在某一领域比大部分同龄儿童表现得更为优异。以智力测试为例,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为100分,那么130分以上的儿童被认为超过绝大部分同龄儿童,可以被鉴别为智力超常儿童。除此之外,在数学、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标准进行判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超出同龄儿童的表现指的是未经训练的能力,经过反复练习而达到超出同龄人水平的技能不能作为评价超常儿童的依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发明家、画家达·芬奇从小便展现了超强的潜能。在达·芬奇爷爷的表述中,5岁的达·芬奇就能凭借自己的记忆画出妈妈的画像,并能够作词作曲。这种未经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高超记忆力与创作能力,便可以成为家长判断孩子可能是超常儿童的一项重要依据。相反的,如果孩子的某种技能是在反复练习中得以发展的,例如5岁的孩子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也画出了母亲的肖像画,从结果上看他的绘画能力远超了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这只能代表刻苦练习的成果,或许他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但并不能反映儿童在绘画上有超常的天赋。因此,判断超常儿童的标准应是就儿童未经训练的能力表现与同龄人进行对照。但这样的对照也只是给家长一个初步的提示与参考,孩子是否能被鉴别为超常儿童,仍需到教育科研机构进行更为专业化、多元化、科学化的鉴别。

如何发现身边的超常儿童?

首先,家庭是儿童发展的主要环境,在家庭活动中观察儿童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一系列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评估,发现儿童的潜在优势。在众多家庭活动中,亲子共读是一项十分适合观察儿童思维能力项目。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绘本或故事书,在阅读过程中与儿童就书中的内容进行交流。例如,家长可以在阅读完故事后提问孩子:“我们刚才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果孩子能在读完第一遍后就大致复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且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某些书中具体的细节,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另外,家长可以就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向孩子进行提问,例如“如果你是主人公,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主人公为什么会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这种类型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考察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考察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儿童能提出富有新意、超出常规的回答,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孩子具有较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孩子能准确推断出后续的故事发展情况或者给出合理的原因解释,那么我们可以简单推断孩子具有较高水平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这里所论述的只是一般情况,具体情况还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兴趣以及已有经验等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判断儿童是否展现出了超出大部分同龄儿童的思维水平。与亲子共读类似的,在亲子游戏、家庭外出等活动中,也可以从细微处对儿童进行观察,判断孩子是否在某些能力上面存在着突出优势。

其次,同伴交往的过程是儿童展现自我能力的重要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同伴交往行为看到孩子与同龄儿童的不同之处。具体来说,当孩子与同龄儿童进行交往互动时,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是否能在团队中发挥主导作用来判断孩子是否展现出了超出同龄儿童的能力水平。如果孩子在同伴活动中可以处于领导地位,能够带领大家制定规则,主持游戏活动的开展,对规则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够向其他小朋友解释说明游戏情况等,那么可以认为孩子在同龄儿童中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同样的,如果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抢先一步发现重要的信息,或者能注意到其他儿童没有发现的内容,那么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具有更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另外,当孩子与比自己年龄更大的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时,可以根据儿童是否能够跟随大孩子一起完成活动来判断儿童的发展水平。如果儿童能够跟随大孩子的步伐,理解游戏指令与规则,并且能够完成和大孩子相同的活动任务,那么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孩子的发展水平已经和大孩子基本一致,也就是超过了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

第三,教师是具有教学知识且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专业人员,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对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利用有效的家校沟通与协作机制,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并和老师密切配合观察儿童的潜在优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授课时,可以充分地观察班级上的所有孩子,并可以通过课堂表现情况对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乘法的含义时,教师会从儿童已经习得的加法带领儿童进行推导,并利用具体情境帮助儿童进行理解,例如1盒有5个苹果,3盒就有5+5+5=15个苹果,也可以用乘法5个×3盒=15个苹果来表示。在讲解过程中,如果有儿童能够抢先发现乘法与加法的共通之处,或者抽离出苹果这个具体情况从抽象概念中理解乘法的含义,那么教师一定会特别注意到。这样的孩子我们会认为具有超出同龄儿童的数学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可能是潜在的超常儿童。这种比较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是十分直观的,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展开有效的合作交流,对儿童在学校与家庭中的表现进行充分的沟通,就十分有利于家长从更多角度识别儿童潜在的超常才能。

经过在家庭活动、同伴活动以及学校活动中的细致观察判断,以及专业机构给出的科学鉴别结果,部分孩子会被鉴别为超常儿童,同时也会有很大部分儿童与这个称呼失之交臂。

但无论是否被鉴别为超常儿童,都不是对儿童的未来发展下了最终定义。鉴别与选拔超常儿童的目的,是指导我们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有效的教育支持,帮助我们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渠道成长成才。诚如上文所述,拔尖创新人才与超常儿童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超常儿童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也未必都由超常儿童培养而来。只有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超常儿童才有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可能。而对于普通儿童来说,适合其发展速度与特点的环境支持,以及自身的奋发向上,也会帮助他们有机会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发现身边的超常儿童,目的是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并为孩子构建适宜的发展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我们携手,向着“生之喜悦,教之欢愉”的目标不断努力。

(作者程黎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啸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

2023-04-19 程黎 陈啸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42189.html 1 请留意你身边的超常儿童 42,1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