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志民)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天,自然资源部将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举办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4月17日至23日举办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
据介绍,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将聚焦“中国山水工程”,介绍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发布中国陆域生态综合分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并分享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实践行动案例,反映我国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山水工程”是2016年我国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共同发起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简称。当时,为改变以往生态保护修复活动大多针对单一目标或单一生态要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局面,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此,我国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央财政年均投入约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山水工程,同时出台系列标准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引。
2016—2020年,我国共实施了河北京津冀水源涵养区、陕西黄土高原、云南抚仙湖流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等25个山水工程。这些工程,分布于中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区域的关键生态节点,通过因地制宜选择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的技术模式,保护恢复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截至2021年底,25个山水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200万公顷。
按照计划,2021—2025年,我国将继续安排不少于500亿元资金,支持至少25个新的山水工程实施。其中,2021年已启动了10个山水工程,计划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560万公顷。
如今,在国家级山水工程的示范带动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已逐渐深入人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模式。